在神祕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三和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

2018

解毒指數:9/10

類型: 紀錄片

主演: 遠藤憲一

你可能沒聽說過“三和”,但在江湖上,始終有著關於這裡的傳說。

從深圳市中心出發,向北10公里,能看到一家大型的職業介紹所。

跟想象中,年輕人身穿西裝、拿著簡歷、出入高檔寫字樓不同,這裡更像是個菜市場,或者民國時期的招工碼頭。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等待招聘的打工者們

招聘者拉個大橫幅,拿著擴音喇叭在人群中喊,“還差兩個,工資日結”。

招到人後,統一由大巴車運到東莞等周邊地區,這些人搬一天磚或擰一天螺絲,當晚返回,等著第二天的招聘。

這裡就是三和人才市場。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憑藉著周邊超低廉的生活成本,這裡成了深圳低收入人群的最後一塊樂土

打工者大都來自於五湖四海,絕大部分人一眼就能從外形上分辨出學歷不高,來三和的原因主要是“聽說這裡好掙錢”。

在這些打工者中,又有一部分人,因為其特立獨行的生活風格和遠超常人的精神造詣,被稱為——三和大神。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扎堆的三和大神們

三和大神一般都有在大型工廠打工的經歷,飽受折磨之後不屑再做“工廠狗”,只對日結工作有興趣。

“做一天,闊以(可以)玩三天”是大神之間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看到初來乍到的新人,慣用語是“朋友,這裡是黑廠,走,我們去上網。”

三和大神們沒有夢想,沒有鬥志,既不奢求在深圳落戶買房,也不拼搏著改善現狀。

眼下只有下一頓飯在哪吃,想得長遠點就是“今晚去哪上網”。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裝修算好的網吧長這樣

大神們不做工的時候,往往睡到下午。

一覺醒來,吃頓4-6塊的清湯麵條,俗稱“掛逼面”,或者去新一佳超市偷兩根雞腿,而且一天差不多僅有一頓。

“掛逼”是三和黑話,形容差到極致,如“掛逼飯”、“掛逼煙”和“今天我又掛逼了”以及“看,那睡了一個掛逼”。

吃飽後,光顧下全世界最便宜的網吧,一小時1元,通宵5元,標配是1.5L裝清藍水,俗稱“大水”——三和大神指定用水。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掛逼三件套:2元的大水,4元的掛逼面,5毛一根的散煙

除此之外,有錢的可以用30元解決下生理需要(限時15分鐘內),沒錢的花8-15元睡在“海信大酒店”的板床上,實在沒錢的睡大街。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傳說中的“海信大酒店”,一翻身就會壓死5只以上的蟑螂

餓急眼了,大神們才會去三和人才市場找一份日結工,拿到80-100元的工資後,上述“逍遙生活”又能重複三天。

三和大神的世界裡,沒有壓力、沒有競爭、沒有煩惱、沒有焦慮,也沒有未來。

他們大都20歲出頭,但早就看透了塵世的爭名逐利,也看淡了自身生死,唯一熱衷的,就是日復一日地浪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就試圖幫助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跟“大神”來一波深入交流。

問問他們,為什麼?

01 三和大神是如何煉成的

在這部《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中,可以清晰看到一個新人的成神之路。

陳勇,25歲,因為負擔不起大學學費外出打工,來到深圳三個月。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一手雙截棍耍得有模有樣

衣衫襤褸、鞋子破破爛爛,臉上黢黑,分辨不出來是膚色還是髒。

他和三和大神們一樣,有工了打打工,沒工睡大街也是家常便飯,至今尚未看到出路。

可能是因為剛來的緣故,他算是全片最正能量的人了。

曾經有人看不下去他的處境,建議他去偷,他說,“偷了東西,那我還是個人嗎?”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陳勇眼中還能看到鬥志

陳勇和大神們的區別在於,他尚有不甘:

“我不想這樣,我只是來到這裡之後變成了這樣,我非常低落。”

陳勇勵志金句頻頻,顯得和這部紀錄片深入骨髓的喪氣格格不入。

當被問及對現狀的看法時,陳勇說,“經歷了這些,無非兩種選擇,一種是就此一蹶不振,一種是此後更加珍惜生命”,隨後補充到,“我想成為第二種”。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孤身一人流落三和的陳勇

但不想混吃等死,選擇勇往直前的衝勁,很快就會被三和這口深淵吞噬殆盡。

東東,22歲,一年前來到。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東東看外表的乾淨程度,就知道他在三和還算是“小康級別”

東東沒念過高中,16歲就出來打工,輾轉多地後流落到三和,在這裡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半隻腳踏入“神”的行列。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打遊戲,拒絕去諸如富士康之類的血汗工廠打工,只接日結工作,賺的錢基本都支援了當地網吧建設。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看這把刀就知道,東東在CF裡花了不少錢

東東的書包裡揹著他的全部家當,抽“掛逼煙”,吃“掛逼面”,喝“大水”,住“海信大酒店”,距離真正的三和大神,就差一張身份證的距離。

賣身份證是成為三和大神必經的一步。在這裡一張身份證能買到80-100元,這就意味著夠大神們瀟灑快活三天。

在三和,賓館、網吧等設施一律不需要身份證,所以大神們的生活基本不受影響,但從此無法購買車票、無法去正規工廠打工。

賣出的身份證,多半被不法分子用於當皮包公司的“法人”,一旦出了問題,在警察追責時可以把鍋甩到身份證所有人身上。

慶幸的是,東東身上主角光環覺醒,“封神”前一秒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去找同樣在廣東打工的母親,並下決心要成為一名美髮師。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東東正在等離開此地的公交車

沒有主角光環的那些人,自然順利成為了三和大神。

宋春江,27歲,來廣東已經12年。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露宿街頭的宋春江

宋春江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和大神,也是處於三和食物鏈最底端的人。

他定義了大神的三大特質:

1,懶,不想找工作;

2,沒錢吃飯,幾天不吃東西很正常;

3,沒地方住,晚上只能睡大街;

去年宋春江用小額貸款借了兩萬,絕大部分被花在了遊戲裡,說是想靠遊戲掙錢,但再也沒見過回頭錢。

因為成天露宿街頭,被警察逮捕過兩次,後來自己成功鑽研出適合睡覺的“隱蔽地點”,免去了一大煩惱。

身份證已賣,名下有三家公司,1500萬資產,宋春江說,“一旦那邊出了事,警察肯定會找我”,頓了頓又說,“不過警察也找不到我,我又沒身份證。”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當地關於禁止買賣身份證的宣傳橫幅

宋春江的朋友也是清一色大神。

下圖最右那位,早年間打工掙下的11萬全部輸在賭桌上,無法掙錢更沒臉回家,身份證、駕照全部變賣。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孫春江(左)和其餘兩位三和大神

如果不是因為攝製組找到他們,請他們吃飯,估計三人還處於捱餓狀態中。

宋春江回答,“老了,那就死了唄。”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上網/等死中的宋春江

02 階級壁壘永遠無法打破

《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的製作公司是日本NHK。

NHK的紀錄片在涉及中國相關時,往往都極度正面,甚至吹得大氣磅礴。

NHK也因喜歡站在中國立場,甚至比中國人更加崇拜中國,導致被日本右翼分子稱為“日奸臺”。

以至於我國網友也賦予了NHK“CCTV日本分臺”的稱號。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雅人叔參演的紀錄片《新絲綢之路》

這部《三和人才市場》顯然不算正面,但可貴在客觀。

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其實是找尋兩國年輕人共同的癥結。

NHK的《紀實72小時:年輕人的求職青春》和《日本的窮忙族》等紀錄片中,揭示了日本年輕人職業道路上的嚴酷現實。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日本窮忙族》中的現實

拍完這部《三和人才市場》後發現,原來兩國年輕人的處境都差不多,問題都在於階級的不可撼動以及貧窮的代際傳遞。

《三和人才市場》中的採訪對象,從陳勇到東東再到宋春江,都可以歸結為留守兒童。

這些人童年時期父母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祖父母身邊,無法得到好的教育,更學不到一技之長。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NHK鏡頭下的留守兒童

進入城市之後,沒文憑沒技術,找工作難就算了,還屢屢被騙。

沉浸在網絡世界裡,是逃避現實最低成本的途徑。

陳用發屬於第一代來深圳的打工者,他代表的就是這一代三和大神的未來。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陳用發和女兒

陳用發在工廠幹活時失去右臂,依靠賠款開了家早餐店併成了家,待在深圳已經十八年。

然並卵,他依舊買不起房,落不了戶。

他對於快上小學的女兒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把孩子送回老家,成為新一代留守兒童,二是上價格昂貴的私立學校,家裡負擔更重。

於是,外出打工,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孩子在農村缺乏教育——孩子長大後無法從事較好的職業,只能繼續打工——孩子的孩子再度成為留守兒童……

這一無解的死循環,籠罩著三和大神以及所有打工者。

陳用發這樣的“未來”,被三和大神們看在眼裡,努力就顯得一文不值:反正我再怎麼努力,也就是那樣。

在神秘的深圳三和,有一群邊打遊戲邊等死的大神

人才市場門口,迷茫的打工者們

一夜之間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美好幻想,屬於國貿、屬於陸家嘴、屬於三和十公里外的“騰訊大廈”、“華為大廈”、唯獨不屬於三和。

可以說,每一個三和大神都曾努力過,或者想要努力過,否則怎麼會來人才市場呢?

但無良工廠的壓榨、黑中介的橫行、

無形且堅不可摧的階級壁壘把這裡團團包圍,活不出名堂,只能選擇死得舒服。

世上還有多少個三和?沒人知道。

何況,身穿西裝出入北上廣寫字樓,左手PPT右手Word的白領們,除了家裡厚實一點,選擇從容一點外,其實和三和大神們一樣迷茫焦慮。

掛逼面和蓋澆飯,離房價的距離一樣遠。

唯一能確定的是,相比於徹底喪失希望的三和大神,大部分年輕人還是抱有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把這份希望轉變成行動,報兩門技能培訓課,去健身房扛幾斤鐵,充實自己總是沒錯的。

哪怕最終離目標依舊遙遠,但也要步步向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