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A Quiet Place

寂靜之地

2018

解毒指數:7/10

導演:約翰·卡拉辛斯基

類型:驚悚 / 恐怖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 / 約翰·卡拉辛斯基 / 米利森特·西蒙茲/ 諾亞·尤佩 / 凱德·伍德沃德 / 里昂·拉瑟姆 / 桃樂絲·麥卡錫

“如果你在影院窸窸窣窣打開糖果袋,電影放完別走,等著其他影迷表哥來。”

這是來自[寂靜之地]的音效總監,埃裡克·阿達爾的“威脅”。

套路,都是套路。假裝電影的寂靜無聲,嚇得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

沒想到啊。

我看的這場,後排傳來清脆的薯片聲,“查克查克”,響徹整個影院。

那種感覺,就像一個大怪獸,咬著你的肩胛骨,還要在你耳邊嚼給你聽。

查克查克~

頭皮發麻。

直到前排一位女士憤怒而剋制地扭頭喊:“薯片什麼的小點兒聲!光聽到你的聲音了!”

於是怪獸啃我肩胛骨的動作輕柔了些。

01 真正的鬼 是聲音

[寂靜之地]中,三隻吃人怪獸橫行。

但片中最恐怖的元素,不是怪獸,而是聲響。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這個噤聲的手勢一再出現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提醒你,你的呼吸聲太吵鬧

怪獸是瞎子,而瞎子的聽覺,都異常敏銳。

如果聲音稍大那麼一點點,怪獸就會第一時間奔赴聲源,叫你人頭落地。

所以啊,我們不要責怪吃薯片的——沒準他吃著吃著,那“查克”的聲音,就不再是薯片,而真的是他肩胛骨的嘎嘣脆。

於是恐怖片不再需要鬼了。

聲音是魔鬼。而無聲是魔鬼的影子。

最日常的動作,也可能成為召喚鬼魂的儀式。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小兒子只是玩玩具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父親也會臉色大變

尤其在於聲音要發出而未發出的那一刻,最叫人提心吊膽。

一開頭,艾米莉·布朗特飾演的母親,在廢棄的貨架上找藥。

從眾多瓶瓶罐罐裡抽出一瓶。聽到了嗎?所有的罐子已經在你心裡倒過一次了。

小兒子夠下來一個火箭模型,就要掉到地上,還好女兒接住了。

它已經在你心裡碎了。

媽媽抽出鐵烤架,上面是香噴噴的魚。

但它在你心裡砸到了地面,咣的一聲。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能吃上一頓熱飯太奢侈了

——連鍋鏟子的翻炒和油的滋啦聲,都能要你的命。大部分菜色,都像草。

聲音是魔鬼這個設定,放大了每一個生活細節。活著本身,就是致命的。

就像拿著菜刀時,總會想到砍到腿的畫面。

就像針尖上旋轉的雞蛋,比已經掉在地上的可怕得多。

02 救命的藥 也是聲音

人往往如此,迷戀要你命的東西。

在電影長久的寂靜之中,太想聽見一些正常的聲音了。

最明顯的,是媽媽將要分娩,偏偏這時又踩到了釘子。

一些科學家認為,喊叫可以幫助人忍受痛苦。

一項實驗裡,可以喊叫的實驗對象,平均忍痛忍了30秒,而什麼也不能做的,只忍了25秒。

而媽媽現在,腹痛與流血的腳疊加,她卻什麼聲音也不能發出來。

疼痛沒有出口,我只能跟著她,無聲地在座位上打滾。

等待分娩這段,艾米莉演技絕佳。

她臉上猙獰的表情,分明應該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

可是沒有,什麼聲音也沒有。

直到遠處兒子造出了更大聲響轉移怪獸注意。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她才終於一聲大叫

爽。

相似的,電影也為觀眾製造了很多鬆弛下來的機會。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來到瀑布邊,在嘩嘩水聲下,終於有機會大喊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媽媽用聽診器聽著胎動

被放大的細微聲響,在寂靜已久之後,比音樂還好聽。

甚至連很多電影裡受人鄙夷的Jump Scare,也成了釋放的出口。

父親突然出現攔住女兒;母親的血手突然一巴掌打在玻璃門上……

一激靈之後,那突然一聲響,反而讓緊繃的心情,鬆弛了一點點。

03 怎麼創造鬼 怎麼給你藥

阿達爾之前可是給[危機13小時]、[變形金剛]系列、[哥斯拉]做音效的。

全是梆梆梆轟炸耳朵的大爽片。

來到[寂靜之地]劇組,就好比讓一個話癆安靜下來。

但處理好安靜,才是所有音效設計的夢想。

首先是環境聲。

他們選擇放大環境聲。在平時嘈雜的條件下,很少有人注意到的聲音,在這部電影裡都被放大了。

“只要在空蕩蕩的街道上設置風聲。”

以及腳踩在沙地上、撫摸頭髮、拿東西的聲音……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於是一開頭,我們就能從聽覺上發現不對勁

然後是儘可能少使用背景音樂。

老實講,當電影第一次出現背景音樂,我很不滿,感覺氣氛全沒了。

還是不夠少。

他們注意到了電影的心理聲學效應:當電影聲音洪亮時,就給了觀眾安慰,他們傾向於舒舒服服躺在座位上;可當電影安靜時,他們的身體會慢慢前傾,屏住呼吸,意識到自己發出的聲音。

導演,也就是男主角約翰·卡拉辛斯基,還發明瞭“聲波容器”(sonic envelope)這個概念。

也就是採用失聰女兒的視角,連環境音也消除,好像處在一個封閉的真空中,聲音無法傳播,完全寂靜。

讓人徹底屏住呼吸。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小演員米利森特·西蒙茲本人也在幼年不幸失聰

在聲音層面上,電影開闢出了一個恐怖片的新路數,但處理不能說完美。

它過於強調動靜結合本身,而忽略了安靜中所蘊涵的動態。

如開頭那種,從眾多瓶瓶罐罐掏出一個的悶騷式緊張情節,還是太少。以至於節奏鬆弛時,竟然令人昏昏欲睡。

桌角邊旋轉的陀螺最令人感到緊張,因為它將要掉下去。

忽視了這一點,Bug也隨之出現。

比如爸爸帶孩子來到瀑布邊,純粹給了觀眾大喊大叫的釋放。

但既然瀑布聲可以做掩護,你們為什麼不搬到瀑布邊呢?

比如媽媽竟然敢又一次懷孕。

看這部片時嘰嘰喳喳的,後來都死了

這個肚子的恐怖程度真是不輸任何聲響

生產時的喊叫和嬰兒的啼哭聲一天天逼近,而一家人只是歲月靜好地糊牆紙隔音。

熱愛(xing)生活什麼的我不管,但這一部分完全可以處理成一個驚悚元素——

在失去小兒子後,父母悲痛之餘擦槍走火,還不能出聲,意外懷孕之後方寸大亂,想方設法出方案如何安靜地產子。

而且產子時間,本身就是一個經典的緊張倒計時。

得讓觀眾從頭到尾,都記掛著嬰兒的第一聲啼哭。

別搞得這種情況生個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啊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