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母親節的愛意花朵

人類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感情最豐富的生物。我們能體會到親情的溫暖,我們能感受愛情的甜蜜,我們也需要友情的激勵和支持!我們的行為無時無刻不被情感所包圍。


情感不僅發生在人和人之間,我們還會寄情于山水鳥獸器物之間,當然植物也無會被放過,春日鮮花綻放,秋日紅葉凋零,種種場景都浸透了文人們詠歎詞句。但奇怪的是,我們優惠經常說一句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草木被自動分類為無情無義的哪一類生物。我們的確看不到花朵的歡笑,也沒聽過樹葉的哭泣,更沒看見枝幹因為憤怒去敲行人的腦袋。但奇怪的是,我們人類習慣用花草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愛意的玫瑰(月季),寄託哀思的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我們身邊的花草或多或少就浸潤了我們的情感。在這個溫暖的5月,怎麼能少的了香石竹?

香石竹:母親節的愛意花朵(康乃馨已經成為母親節的象徵,圖片來自wiki)

提到香石竹這個名字,我們可能還有些陌生,但這又是我們相當熟悉的一種植物,它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康乃馨。雖然世界各地母親節的時間不盡相同(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都是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而法國瑞典則是在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但是大家都會用康乃馨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意。

要說人們為什麼會在這天用康乃馨表達愛意,其實並不是因為這朵花有什麼特別的樣子或者香味。而是因為這個行為的發起人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在1907年母親節的時候,就送給母親一朵白色的康乃馨,因為這是這位媽媽最喜歡的花朵。時過境遷,我們已經遺忘了這一朵母親節的康乃馨。如今,送給母親的都是紅色的康乃馨。只有在母親離世的情況下,為了寄託對母親的哀思,這時候才會用白色的康乃馨了。

香石竹:母親節的愛意花朵(第一朵母親節的康乃馨是白色的,與今天的含義有所不同。圖片來自網絡)

香石竹的栽培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學者泰奧弗拉斯托斯用希臘語中的“神聖”(dios)和“花”(anthos)兩個詞,創造了現在的石竹屬的拉丁名“Dianthus”。而這些神聖的花朵確實是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比如20世紀中葉的工人運動中,以及後來的國際勞動節中,紅色的康乃馨都是象徵意義十足的花朵。

不過,泰奧弗拉斯托斯看到的康乃馨肯定同我們見天看到的不一樣,當時的康乃馨還是顏色單一,一年只開一次花的樸素花朵。從16世紀開始,歐洲人踏上了改造康乃馨的漫漫征程,先是1840年法國人達爾梅斯利用中國石竹和康乃馨雜交育成了四季開花的香石竹類型,1866年法國人又培育出了枝幹不彎曲的康乃馨,這一優良品系引入英國之後,英國也擁有了四季開花的康乃馨。自此之後,康乃馨的優良品種被不斷培育出來。

其實,我們在北京郊野經常能看到香石竹的姐妹——石竹。花瓣鋸齒狀的邊緣,以及竹葉模樣的葉子,恰恰說明石竹跟康乃馨是一家子。當然,作為石竹科的植物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它們的莖節有明顯的膨大,並且極易從這裡折斷,不妨用凋謝的康乃馨試試,體驗一下爽快的手感。當然,石竹花朵的花瓣通常只有五片。與雍容的香石竹比起來,石竹要顯得單薄許多,就像是康乃馨的簡化版本。不過石竹的耐力非常強,對生活環境不挑不揀,我們經常看到石竹從石頭縫裡鑽出來。近來,它們也是被園藝學家們請到園林景觀之中,雖說單朵花略顯單薄,但是成百上千朵石竹組合在一起,也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香石竹:母親節的愛意花朵(石竹的花瓣儘管單薄,但是也有不一樣的美麗。攝影/史軍)

石竹科花瓣的好玩之處,不止於單瓣和重瓣的區別,我們還能碰到冒充花瓣數量的情況——石竹科的繁縷和鵝腸菜就是其中的代表。我每次帶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去進行自然觀察,總會讓他們先去數數這些花朵的花瓣數量,得到的結果往往都是10瓣,可惜這正確的答案是5瓣。這是因為每片花瓣都發生了深裂,近乎一分為二,這就是典型的“假十瓣”的特徵,所有繁縷屬的植物都有這樣的特徵,也是它們身份的象徵呢。

香石竹:母親節的愛意花朵(繁縷的“十片花瓣”是假的)

石竹科植物就是這樣,平常總是靜靜地待在花園裡、道路旁,甚至是山石之間,貌不驚人卻藏著許多美麗的故事。恰如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母愛,一切都是淡淡的暖暖的,只有當這種愛消失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種特殊的分量。雖然用康乃馨來表達對母親的敬意只是一種巧合,但它們不正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良好載體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