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升為封疆大吏,母親卻痛哭著為他準備棺材,一年後他果然慘死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一句話可以說是全天下父母的真實寫照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對於子女的關心和愛護是無私的,他們總是想著子女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過上更舒適的生活,而更多的忽略掉自己的需求,這一點自古至今皆是如此。但是在西漢的時候,有一位母親的做法卻令人大惑不解。事情是這樣的:她的兒子被皇帝賞識,升官成為了一個封疆大吏,按理說兒子有所成就,母親應該高興才對,但這位母親卻不然,反而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傷心欲絕,並回家為兒子準備棺材,令時人百思不得其解。那麼這位母親為什麼這麼做呢?

此人升為封疆大吏,母親卻痛哭著為他準備棺材,一年後他果然慘死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嚴延年。嚴延年是西漢宣帝時期的政治人物,他年幼時曾經跟隨擔任丞相府屬官的父親學習法律,稍有所成後便返回家鄉東海郡成為郡吏。由於他表現優秀,因此通過選拔進入中央成為了侍御史,之後又經過數次升貶,最終因跟隨強弩將軍許延壽擊敗西羌,剷除不臣而被漢宣帝賞識,返回後即被任命為涿郡太守,之後又改任河南太守。這就是我們開頭所講的封疆大吏了,因為在當時漢朝實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地方上最大的就是郡太守。而對於治理一郡,嚴延年也確實有這樣的才能。

此人升為封疆大吏,母親卻痛哭著為他準備棺材,一年後他果然慘死

關於嚴延年的治政才能,班固在《漢書》中曾這樣評價:“敏捷於事,雖子貢、冉有通藝於政事,不能絕也。”大意就是講嚴延年的治政才能之高就連擅長政事的子貢、冉有都比不上,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治理涿郡三年後,涿郡便從一個混亂不堪,世家豪傑亂政的混亂局面恢復過來,成為一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清明之地。但是嚴延年在治理的過程中也犯了一些錯誤,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濫用刑罰。對於犯法的豪門世家,嚴延年每每從重從嚴處罰,甚至就算沒罪也要進行捏造,所以在涿郡嚴延年可以說是殺人無數,深受世家大族所痛恨,但他卻不以為意。

此人升為封疆大吏,母親卻痛哭著為他準備棺材,一年後他果然慘死

嚴延年改任河南太守後,仍然採用他在涿郡的辦法,實行嚴刑峻法來治理河南。恰好嚴延年的母親前往河南看他,結果在河南境內聽到了兒子酷吏的名聲,便堅決沒有進入郡府,並且苦口婆心的勸誡兒子要減少殺戮,不然必然遭到報復。嚴延年表面聽從但實際內心卻十分不以為然。嚴母看出了兒子的不以為然,傷心欲絕,立刻便返回了東海郡,痛苦的對兒子說到不願親眼看到他身加斧鉞,提前回老家為他準備棺材。果不其然,不到一年的時間,嚴延年便因為觸犯法度而被處以棄市之刑。

此人升為封疆大吏,母親卻痛哭著為他準備棺材,一年後他果然慘死

嚴延年被處死後,知道這件事的東海郡人都認為其母十分的睿智賢達,再加上包括嚴延年在內的她的五個兒子都十分的有才幹,都做上了朝廷的大官,因此東海郡人都尊稱嚴母為“萬石嚴嫗”(漢代郡守的官秩一般都是兩千擔),烜赫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