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衛生院室一年減少五千家,是否意味著鄉村醫生的沒落?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3月16日發佈的《2017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的統計數據來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這些基層衛生機構較2016年有了大幅度的減少,一起減量足足有五千家。平均每天就有近十四家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

基層衛生院室一年減少五千家,是否意味著鄉村醫生的沒落?

不少在基層從事醫療服務的朋友看到以上數據,不禁發出:基層的鄉村醫生要沒落的感慨。然而真是如此嗎?

雖然從減少的這些基層醫療機構來看,確實都是作為鄉村醫生直接工作場所的鄉村衛生院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是我們不能單從這一數據來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整體變化。綜合分析才能從行業大勢看到群體的未來趨勢。

數據說話,醫療機構資源和力量持續增長,社會辦醫成為越來越重要醫療資源組成部分:

自從國家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發佈《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各地掀起了開設個體診所的浪潮。僅深圳地區2017年新增的醫療診所機構就逾千家。其中不乏從基層衛生院所走出來的鄉村醫生。

未來基層鄉村醫生並非要沒落,其實是有更多的主動權。

當然,不論如何選擇,前提都得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獲得相關職業許可。未來的路如何去走,終歸只能靠自己拿主意,再一步步踏實踐行。

鄉村醫生從來都是踏實肯幹的一群人,努力的同時,希望大家滿懷希望,仔細考慮未來的方向,乘著相對寬鬆政策的雄風,相信定會有一個閃亮的蛻變,一個嶄新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