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產月薪5000刀卻沒有存款,為什麼還過得如此滋潤?

美國社會大致上由20%富裕人群,70%的中產人群,10%的窮人三個群體所組成。

而月薪5000在美國算是中產,他們的實際生活是怎樣的呢?有個華人與一個月薪5000多的美國人一塊住,從這個美國人的身上或許可以窺見美國這一群體的生活狀態!

美國中產月薪5000刀卻沒有存款,為什麼還過得如此滋潤?

故事的主人公叫比爾,美國人,工程師,月薪5200美元。偶爾週末加班,能夠有額外的一些收入。

即便比爾每月能夠賺的5000+美元,可是他的生活還是很窘迫,不然比爾也不會為了省錢跟我合住了(我每個月只收他五百美元的房租)。

就是因為不懂得節約,不知量力而為以及亂花錢,致使他經濟困難。

類似於比爾這樣的人,在美國有很多。他們大都有著相似的問題,雖然收入並不算少,但日子過得卻非常窘迫。

比爾最大的問題是他有五輛車和一個遊艇需要照顧。越野車是用來拖掛小型越野運動車,雪橇車,遊艇的。房車是每天上班時開的。

比爾的房車是一輛客廳、睡房、廚房和衛生間一應俱全的移動房屋車,長假出遊,比爾都會開著它。

另外就是一輛小型越野運動車,一個二十四英尺長的小型遊艇。所有比爾的車都是貸款買的。

除了那個小型越野車之外,其他的都還沒有付清貸款,月月如期到來的銀行帳單,以及每輛車的保險費,每年的註冊費,每兩年一次的廢氣檢查費和汽油費,所有的這些費用讓比爾生活窘迫。完全與他所擁有的資產不成正比!

我曾好心對他說,為什麼要買這麼多車呢,讓自己經濟上這麼困難,何不賣掉一兩輛?

不料這讓他非常不高興,他說這是他的愛好,這是他的生活,這是他的私事。

他離婚了,但有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雖然他和前妻協商好了把房子給了前妻,就不需要每個月付孩子的贍養費了。

但他有每個週末去探視孩子,和孩子共處一天的權利,我常常見他既為週末就可以見到孩子了而興奮不已,又為帶孩子出去玩所需的開支而發愁。

有一次他愁眉苦臉,可憐兮兮的對我說:“你能不能借我六十塊錢呢,明天我就要去接邁克了(他的孩子的名字)我想帶他去太浩湖(Lake Tahoe)玩,可我身上只有六十塊錢了,這點錢是絕對不夠的。”

我說我也是窮人,但我還是可以借給你。

他不停的謝了我好多遍,最後向我保證下次發工資時一定會還給我。

美國中產月薪5000刀卻沒有存款,為什麼還過得如此滋潤?

比爾像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一樣,天性樂觀,雖然他的經濟狀況相當窘迫,但他平時還是很樂。

他常常指著他的車和船對我說,這輛車我明年幾月份就可以付清貸款了,那輛車我後年幾月份就可以付清了,那時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可他有他的道理,到處都是亮的,心裡才舒服。美國人的樂觀精神很有意思,但他們的浪費就一點也不好玩了。

美國每個人報多少稅,是根據你的收入和個人或家庭情況而定的。中產階層下限的收入人群通常只有百分之十幾的稅率,而上限的收入人群則要報百分之二十幾的稅率。

估摸著依照比爾的情況,他每個月賺五千多美元,扣除掉政府的稅,各種保險,實際上他能拿到四千就很不錯了。

這就是月薪5000多的美國人的“窘迫”生活。

美國人最大的經濟問題是他們的興趣,而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房子。

在中國,如果想買房,在一線城市,月薪5000基本就別想,二線城市現在房價也要萬把塊一平方,月薪5000基本就是把錢掏光的樣子,三四線城市奮鬥六七年,大概是可以買房的。

在美國的生活艱辛嗎?不見得。比爾還是照樣長假時駕駛著他的房車和兒子一起去加拿大、中西部或到他還沒有去過的地方遊玩,花起來一點也不心軟。

在中國的生活艱辛嗎?其實也不見得。大家只是更喜歡有安定的家、安心的生活、安全的收益。

吃喝玩樂遊購在美國,請關注華人生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