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在中国古代限于识字率低、识字成本大,古代道人有不推荐人读书的说法,但这只是针对古代农民来说的。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识字的就少多了,所以读书对于人修道的意义也格外重要。兴扬必须要说的是这里说的读书不限于道书,这里说的读书方法更是对大家读所有的书都有用。

很多人说读不懂道德经,兴扬这里就以如何读懂道德经为例来聊聊读书。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有些人说读了《道德经》后啥也没懂。《道德经》难懂是难懂,但看了之后是一点都不能懂,还是没有完全看懂是有区别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道德经》第七十章说的是啥啊?“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虽然下一句是就是“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起码在老君爷看来,自己的话普通人还是能知 ,也能行,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都能行。再言之你看一遍总有点想法吧?哪怕这想法是认识了“繟”、“歙”、“皦”、“纇”等《道德经》中的生僻字,你也是懂了一点道德经啊!

哪怕就是一点,也比啥都没懂好啊!更何况其中说的很多道理都特别直白,根本不像所谓的“高人”那样扯一堆玄之又玄的话,都是直接说的。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如最后一章开头说的“善言不美,美言不信。”或者是二十四章说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亦或者是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这种近乎于今天白话一般的文言文看不懂,加上最普通的注释也明白了吧?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最后再送大家一句话,以后看回答时用得着!也非常直白,在第八十一章开头后面,说的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上来就和你谈大局,聊全面,扯几千字,一点实际都没有,一点逻辑性的思考都没有。再说写模棱两可在任何地方都正确的话,粗看是知道很多,你要是问他细致的,啥都不懂,这种人就属于妄人!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避免这种空之无物的书,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书没有一点好处。对于会阅读的人来说,哪怕他在看专门为骗人写的文章也可以获取利益。

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网络早期有人制造了共产国际在1933年原著了中共三亿五千万金卢布的谣言,后来某省委党校党史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信了,还以此作为论文的证据。

此事和共军有高达一样是早期网络为钓鱼搞笑制造的谣言,但这个信的人很多。此时出现后网络多当笑话看,但如果只把这个当笑话看,那么你看到的只是笑话了,如果你把这个当反例看,以此告诫自己看到网络的消息应深思其真假,那么你便有所得!便不会为此类谣言欺骗,也不会闹出此种笑话。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这就是看发心!看书前想从书中得到什么便是发心,而不是空洞的想懂,空洞的想得到知识。这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例子,很多文人读书都是一次求一两件事,以此来理解经典。

如上文中所说,发心了解生僻字亦可有收获,发心想从《道德经》中找到改自己某些具体(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是具体的,有证据的,自己真得发现的)的缺点亦是好发心,发心想从《道德经》中找到做人(最好是具体拿方面)的道理亦是发心。

简而言之有了发心就有了目的,正因发心和目的息息相关,所以发心切不可空洞!切不可直接来个看懂?这样想的人可以看懂什么啊!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我们对一件事的发心,其实就是这件事的缘起)

第二点就是方法了,如上文中说古文看不懂,高深的看不懂怎么办?看不懂有注释啊!如果你看的是传统文化相关的,兴扬也在不断给你们科普解释啊!

如果这样还不能有收获,也可强行记住!对就是死记硬背,虽然在今天很多人讽刺死记硬背,但这真的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当你有了某种发心时,可以解决你疑惑的内容可能就会自然出现。

当然死记硬背对于《道德经》这种还好,毕竟只有五千字。对于字数多的则要用概况,在概况的过程中人就理解了一遍,对于理解有很大帮助,记下概况后再和自己其他的所学相应便有收获。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在读完后还需讨论和应用,古人讲温故而知新。什么是温故?并不是说你再看一遍就是温故了,是你用了、想了才算是温故!其中的方法有讨论也有将自己所得用在生活中,真正的践行自己所知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所知的内容会对自身有帮助,在这种帮助的基础下自然会对自己有所帮助,而后感受到知识的快乐, 继而能更新的体会。

但要真正的掌握知识,则还需在此基础上整合统筹自己所知的知识!因为任何知识,哪怕是科学和玄学都不是没有联系的。

《庄子》中有一个哲学论点叫齐物论,万物虽有差别但根本无二,这就像物理,很多内容都是对万物都有用的。同样我们的知识虽千差万别,但根本无二。所以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说。

为什么你看书总是没收获看不懂

如果你只认为此书只在说此书,看书时不能统筹自己的知识,之前你接受的知识就根本不是你的!还是书上的,和你没任何关系。

同样如果人不能在生活中,在各个地方感受到知识,不思考不用自己所知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不是你的。

而统筹知识则是解决此病的方法,要解决此病说起来是统筹,但实际上是人对原有知识的践行程度。

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遇到这种人,有些人一件事做了很久,如仓库管理员,他可以不用思索直接找出那个东西在仓库那个地方,虽然外人觉得这个很难记忆!但你只要天天做记忆此并不难。

同样对于知识我们可以做到践行,经常用便能统筹。做到在想要这个知识来理解的知识时,原有知识会自然浮现。

如果大家想读书,做得到以上方法看书有所得不难。如果你一遍没看懂,可以收藏了慢慢看,看书前看一边,再根据其中的提示来做,自然会觉得看书越来越有利益,这些知识对你的帮助也会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