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创新潮头 建设科技强国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全国上下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热议和关注。建设科技强国,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使命,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在其中发光发热。

创新强则国运昌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描绘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不如人,落后必挨打。这是历史常识,也是发展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林华东表示,科技是生产力的核心,是撬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个拼科技、拼人才的时代,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努力提高的地方。一定要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盛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强则国运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有力杠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等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不断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等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科技创新不是一个需要进行抽象论证的理论命题,而是一项需要实际推动的实践课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成素梅表示,今天,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实质性地颠覆着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很多概念框架和创新模式,从而把人类文明推向了信息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各方面实力的杀手锏。

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于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林华东表示,21世纪是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时代。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坚实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战鼓和号角,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前行。

成素梅认为,在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重大,明确强调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理念;为深化教育体制、科研体制以及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行动纲领与指导方针。在社会层面,讲话有助于营造全社会自上而下崇尚科技、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加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促进作用。在个人层面,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拥护,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活力。

陈劲表示,要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指导,更为准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更为主动提出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举措,更加努力培育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战略性科技人才。

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对于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成素梅认为,首先,要让科技人员切实摆脱僵化、静态、单一的计量型评价体系,让科技人才从对各种人才标签的追求中解放出来,杜绝科技官僚主义。其次,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确立多元科研资助方式,从单纯的项目竞标型资助,拓展到对领军人才科研团队的申请型资助,对青年人才的奖励性资助等。最后,大力提高从事基础研究博士生的奖学金待遇,加大力度吸引全世界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才华。

“接下来我们急需的是保障。”林华东表示,纵观历史,四大发明早已证明中华民族的智慧,自强不息早已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当下,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引,创新和完善合乎时代的科技发展配套制度体系。从政策上落实引智工程,从技术上落实创新工程,从用人上落实厚德工程,从成果上落实普惠工程。

陈劲认为,要集中精力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提出和解决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善于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契机,理解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战略、设计地方战略。特别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要对看准方向的大事,前瞻布局,选准突破路径,部署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载体,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速赶超引领的步伐;强化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政策供给,推动重点政策落地落实,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能力和动力。创新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跳出科技抓科技,既强调科技创新,又强调抓体制机制改革,当前“最紧迫”的是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障碍。要强化创新公共服务,推进资源开放共享,更多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要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建设教育、自律、监督、惩治于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