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社會中信息素養的概念

在發展社會中信息素養的概念


信息素養(或信息素質,Information Literacy)簡單來講,是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信息,並利用各種信息工具收集、獲取、評價及有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的能力。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Paul Zurkowski)於1974年在美國圖書情報學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CLS)上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並建議在以後的幾十年內在全國範圍內使全民達到具有信息素養這一目標。

保羅·澤考斯基之後信息素養的定義被不斷髮展。1987年,信息學專家Patrieia Breivik將信息素養概括為一種瞭解提供信息的系統並能鑑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提交的一份《關於信息素養的總結報告》提出:具有信息素養的人能夠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信息,能夠有效地獲取、評價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To be information literate,a person must be able to recognize when information is needed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locate,evaluate,and use effectively the needed information.)。闡述了“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的生存能力之一”的重要觀點,在全球引起轟動,掀起了各國信息素養教育的熱潮。

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給信息素養下了定義:信息素養是人們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並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這一定義在學術界被廣泛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