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忻的江湖

2016年1月5日,我到上海參加融創的媒體年會。當日中午,有幸和幾位媒體人一起,與易居一位骨灰級元老吃了個飯。

後來在易居沃頓上課、跑步時,幾次遠遠看到他,都不好意思過去打招呼。

上週五,看到易居企業CEO丁祖昱宣佈房友門店數量已突破5000家,僅僅是在2018年1月,一個月就增加了1000家,不由倒抽一口涼氣,心想這才兩年時間啊!

不過回頭一想倒也釋然,因為這背後站著周忻。

周忻的江湖

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總裁周忻

“房友”的由來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房友”的商業邏輯。

我們知道,二手房買賣是一個高度碎片化的市場,鏈家佔的市場份額最大,但也就10%上下。掛著各色招牌的小微中介們,才是這個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

但這些小微中介,普遍難以長大,因為它們自身有這麼幾個“痛點”:一是沒有品牌,招不到人才;二是經紀人之間缺乏合作網絡,新人難以度過生存期,沉澱不下來,很容易陷入越開店越虧損的惡性循環;三是好不容易有點規模了,建個總部來做一些管理和服務吧,最終卻發現利潤都被總部的成本吃光了。

周忻,這個精明的上海人,顯然早在兩年前就看到了小微中介們這一系列“痛點”。房友是怎麼做的呢?

一是統一品牌,讓小微中介統一使用“房友”的品牌形象。“房友”的品牌背書,可以給小微中介帶來至少兩個好處:一是招人會容易點兒了;二是提高了客戶對小微中介的信任度。要知道,“信任”這東西,在二手房交易中可是最寶貴的資產。

二是統一管理系統,提升效率。房友原本就是開發二手房交易軟件的,多年前被周忻收購到了易居的旗下,小微中介等於是免費得到了一套管理系統。如果這套系統未來能逐步形成鏈家那樣的經紀人合作網絡,產生網絡效應,那麼,房友的未來也可能將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估值直接上一個數量級。

三是統一服務,為小微中介減成本。房友在每個城市成立服務中心,從簽約開始的流程都可以到服務中心來完成。這樣一來,小微中介就可以裁撤掉後臺服務人員,節省了一筆支出。

四是一二手聯動,創造增量收入。易居是國內最大的新房代理商之一,在它代理的新房項目中,提傭高或總價高的,可以由房友平臺上的小微中介門店來參與分銷,一方面為小微中介創造了增量收入,另一方面,也為易居營銷開拓了客源。

在易居沃頓的課堂上,周忻給我們講過他對“S2B2C”的理解和實踐。“S2B2C”是阿里參謀長曾鳴最先提出的一個商業模式,S是Supply,也就是供給平臺化,B是Business,也就是商戶,C是Customer,客戶。S與B之間是賦能的關係——S要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讓B做的事情儘可能簡化,同時又要讓B發揮它最有價值的服務C的能力。

“S2B2C”,正是房友的商業模式——S是新房,B是小微中介,C是購房者,而房友的最終目標是聚合小微中介,分銷易居代理的新房。

周忻看到了中介分久必合的“勢”,於是,他順手推了一把。

為什麼是周忻

上面談到的四點,其中前三點其實是沒有什麼門檻的,理論上有錢都可以幹。但唯獨第四點,一二手聯動,做得了的,就屈指可數了。周忻算一個,陳勁松算一個,左暉算一個。房多多和搜房努力了,但現在沒什麼聲音了。

為什麼沒聲音了?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回款。小微中介幫你帶了看,賣了房,你要及時跟人家結傭,才可以維持這個合作關係。但開發商那邊的賬期一般都比較長,即使手裡有錢也沒必要先付給你乙方。所以,有沒有能力讓開發商及時回款,就成為這一商業模式是否成立的基礎之一。

下面這張照片,足可以證明周忻是有這個能力的。截止到目前,易居兩輪引入了27家股東,其中有24家開發商,不乏萬科、融創、恆大和碧桂園這樣的TOP10開發商。

周忻的江湖

易居企業股東會

如果房友搞成了,那麼這24家開發商對易居的股權投資也是有增值的,所以,開發商有動力去支持房友的發展。

“江湖”上的頂層關係理順了,下面的事自然就好辦了。

二是現金流。不像快消品或互聯網產品,房地產是一個典型的週期性行業,火熱個一兩年,接下來就會冷清個四五年,如此循環往復。你搞一二手聯動,高峰的時候開發商不給你房源,低谷的時候實際上你也賣不動。一旦現金流情況不好,無法融到下一輪投資,公司可能就倒下了。這可能正是房多多們的劣勢所在。

而這恰恰正是易居的優勢,作為新房代理的易居營銷,體量龐大,可以在房友需要的時候為它“輸血”,為房友化解週期風險。

所以,比較來比較去,這事兒可能也就周忻最適合幹了。

多年來,周忻一直有一個“平臺”夢,真心希望房友會成為他夢想成真的那一個。

周忻的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