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中考物理的複習方法和複習計劃,拿高分必須看!

在初三物理教學過程中,每個學年度的第二個學期在完成新課程的教學後,初中物理的教學就進入了最後的中考總複習階段。物理總複習是使學生對整個初中物理知識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的鞏固及再認識、深化過程,也是關係到物理中考效果的關鍵所在。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得最大的複習效果呢?採用有效的複習方法是解決問題關鍵。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與總結,探索出一套容易操作實施的“

四輪複習法”,效果較好。

2018中考物理中考物理的複習方法和複習計劃,拿高分必須看!

第一輪——系統複習

第一輪的全面複習是整個總複習的最重要部分,這一輪複習的內容是迴歸課本,通讀精讀課本,重溫課後的練習,準確理解所有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含義。

這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解決知識的覆蓋面,解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問題。因而要在廣度上力爭不留疑問,切實抓好“雙基”。同時也要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一步的關鍵是如何在科學、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情景中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通過參與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學以致用的能力。

另外還應該重視實驗,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的基礎,因此要十分重視物理實驗的複習,要通過實驗現象的再現,瞭解實驗目的和 原理 ,掌握實驗步驟,概括實驗結果並得出結論。根據考綱中指出命題將“適當體現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理念”,而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強調要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薰陶。所以在複習中要掌握探究過程中的幾個重要要素、環節、研究問題的方法及其操作過程。

在這一輪的複習時間安排應占總複習時間的1/2,其具體做法可按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知識點展示知識點的展示就是向學生回放所學過的教材知識內容,讓學生對遺忘的物理知識得到重新的記憶,讓理解不透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加深理解認識。對於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展示可按知識條塊歸類,把細碎的知識點進行條理性的組合,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由點到面建立知識網絡,進行縱向與橫向聯繫列表聯絡,從而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獲取知識量較大的、條理性較強的知識內容。

2、精講點撥通過上一環節的知識點展示,學生已初步掌握到知識內容,此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解疑點撥,把一些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通過典型例題進行分析解答,以幫助學生掃清對知識認識、理解和運用上的認識障礙,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複習《浮力》這一章時,在學生了解了浮力的產生,方向和浮力的基本計算公式後,對於浮力計算的難點可進行下典型例題進行分析解答:示例:有一個物體自身重4.5N的鉛球,體積0.5X10-3m3,把它放在空氣中受到浮力是多少牛?把它投入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牛?對於上題,若是對阿基米德原理理解得不透徹的學生很自然會對上述兩個問題有這樣的解答:(1)F浮=p空V排g=1.29kg/m3×9.8N/kg×0.5×10-3 m3=6.3X10-3N(2)F浮=p水V排g=1X103kg/m3×9.8N/kg×0.5×10-3 m3=4.9N,從而計算得鉛球在空氣中受到浮力6.3X10-3N,投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4.9N。這計算結果對於第一個問題是對的,但對於第二個問題顯然是不對的,由於物體重4.5牛頓,浮力大於重力,最終鉛球漂浮在水面上,故鉛球受到的浮力應為F浮=G球=4.5N。通過這種典型例題的分析解答,學生對浮力的公式的運用計算會得到更進一步理解。

3、強化訓練 在複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短時間裡接受較大的知識內容量,因而遺忘率也是很高的,故為了使學生加深對大量知識內容的記憶與理解,有必要進行一些習題的強化訓練。做習題訓練是考查學生對知識是否掌握以及加強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但進行習題訓練時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訓練習題不能平鋪直敘:要有梯度性的循序漸進,這樣能激發學生答題的動力與熱情。

(2)、訓練習題不能過繁:這樣會使學生陷於應負的疲倦狀態中和產生厭煩心理。(3)、訓練習題不能過多:訓練的習題應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則,我們需要的是“觸類旁通”的效果而不是“廣種博收”的海戰術。

(4)、訓練的習題要具有層次性:也就是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練習,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提高,從而避免出現“優生做不夠,差生做不完”的普遍問題,同時另一方面也能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訓練的習題要具有典型性:就是使每一道習題能達到解決一類問題,每一份試卷能解決一個章節問題的作用。

(6)、訓練的習題要具有目的性:就是要使每一道題能讓學生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獲得什麼樣的收穫,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目的。

(7)、訓練的習題要有普遍性:就是使訓練的習題無論從內容與題型上都要具有普遍性,從而讓學生能適應各種情況下考試變化。

4、測試反饋每一單元複習完後要進行單元測試,通過分析測試從中獲得瞭解學生的複習的狀況和結果,藉此及時調整以後的複習方法與策略;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複習效果與知識缺陷,從而及時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複習效率。

2018中考物理中考物理的複習方法和複習計劃,拿高分必須看!


第二輪——專題複習

通過第一輪的全面複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總體的基礎知識,接著轉入第二輪的專題複習。專題複習主要是對物理知識體系作各個專題的分類歸納,讓學生從分類專題中找共性,尋規律、確明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輪的專題複習時間應占總複習時間的1/4,可按下列幾個專題進行復習。

1、作圖專題作圖題型是中考必考的內容,通過作圖專題的強化訓練,不僅可以強化學生作圖的規範性,也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各類作圖技巧與規律。初中物理作圖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光學作圖: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等。(2)、熱學作圖:包括晶體熔化及凝固圖像、液體沸騰圖像等。

(3)、力學作圖:包括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力臂、滑輪組裝配等。

(4)、電學作圖:包括畫電路圖、畫實物圖、設計電路圖等。 綜觀近幾年我市的物理中考題有關作圖題的分值大約在10%左右,作圖題的主要特點是難度不大,屬於送分題,但要嚴格要求作圖的規範性,因而在有關作圖的複習中只要按上面所列舉的內容編制一些相應的作圖訓練題讓學生熟悉作圖的知識內容與規範即可,不必花大力氣去全方位進行作圖複習。

2、實驗專題 對於實驗題型的考查,近幾年我市的中考試卷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因而搞好實驗專題的複習也是中考取是好成績的關鍵。初中物理教材所涉及的實驗內容也非常多,其這聲、光、熱、電四大塊都有必考的實驗內容。因而進行實驗專題複習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與原理:包括有刻度尺、鐘錶、溫度計、托盤天平、量筒(或量杯)、彈簧測力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

(2)、常規測量實驗的方法與原理:包括有長度L測量、平均速度V測量、溫度t測量、質量m測量、密度ρ測量、機械效率η測量、電流強度I測量、電壓U測量、電阻R測量、電功率P測量等。

(3)、探究性實驗的方法與原理:包括有聲音的特性、光的反射規律、平面鏡成像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晶體的熔化與凝固規律、液體的沸騰規律、串並聯電路的電流及電壓關係、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因素、物質質量與體積關係、物體重力大小與質量關係、槓桿的平衡條件、液體壓強規律、物質比熱等。

(4)、開放型、設計性實驗:這類題型無論是內容或形式都是開放性的,常見的形式有:儀器缺省型、設計方案型、結論開放型、遷移型、探究型、製作型、量程不足型、方案最佳型等。 對於上述所說的四個方面實驗內容複習,其中(1)和(2)兩種必須是緊扣教材的實驗內容,而對於(3)和(4)兩種在掌握好教材的實驗內容的同時還應相應地增加一些非教材的內容,因為對於探究型、設計型的實驗考查不一定就要從教材選取素材不可。3、計算專題計算題是傳統的常規考題,主要出現在力學、電學兩大內容中,但有時也會涉及到熱學,主要包括如下:

(1)、力學計算涉及的公式包括:密度ρ=m/v、速度v=s/t、重力G=mg、壓強P=F/s、液體壓強P=ρgh、浮力F浮=ρ液gv排、功W=Fs、功率P=W/t、機械效率η=W有/W總。(2)、電學計算涉及的公式包括:歐姆定律I=U/R、電能W=UIt、電功率P=UI、電熱Q=I2Rt。

(3)、熱學計算涉及的公式包括:熱量Q=cmΔt、熱值Q=qm.我市近幾年的物理中考有關計算題的考查都不作為難題出現,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物理公式的理解、運用以及計算過程的單位、格式的書寫規範性等。因而在上專題複習中,可針對上述公式編制一些典型的習題讓學生訓練,從而鍛鍊學生各種計算的應變解題技巧,提高解答計算題的能力即可。萬萬不可讓學生沉浸在難、怪的計算題海中。

4、綜合能力專題綜合能力題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題型,由於它能靈活地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物理知識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壓軸考題。綜合能力題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列幾種。

(1)、實驗探究型:通過實驗探究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

(2)、設問型:通過給出一定素材,讓學生自問自答,藉此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3)、文章閱讀型:通過給出一定的文字素材,讓學生從中發現涉及的物理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4)、設計方案型:通過給出一定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物理知識進行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從而考查學生的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非常規性測量物理量:比如天平、量筒(或量杯)是測量密度的兩種常用工具,但有時受實驗條件的限制或缺量筒(或量杯)、或缺天平,甚至兩種器材均無,從而考查學生的運用知識能力、創造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就綜合試題而言,大多的學生應對這樣的考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些甚至感到無從下手,這是由於它作為壓軸的拉分題出現,出現這種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在實際的解決綜合能力題過程中,無論是多複雜的綜合能力考題只要是學生訓練過同類型的就不會感覺到無從下手。由此可見在進行綜合能力題的複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平時訓練時要多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從反覆中逐漸提高學生解決綜合題的能力與技巧。

2018中考物理中考物理的複習方法和複習計劃,拿高分必須看!


第三輪——模擬考試

模擬考試是複習到最後階段進行的一環,通過模擬考試可檢驗學生的總體複習後果,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應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另外教師也可從模擬考試中反饋得到學生的總體學習信息,然後再通過講評、個別輔導等形式,對學生作最後的查漏補缺、深化提高。模擬考試一般適宜安排三到四次,利用這三到四份模擬試卷,可把所有的知識考點及各種題型滲透到其中,讓學生在臨考前對所學的知識再作一次回放與整理,這樣學生就可基本上胸有成竹、滿懷信心地走上考場,考出最佳水平。


第四輪——考前衝刺

完成了上面的三輪複習,整個中考物理複習就進入了尾聲,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這可以說是一個心理和智力的綜合訓練階段,也是整個複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後一環。這一階段的複習主要是為增強考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正確決策的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創造能力。因此不能再進行大題量的訓練,主要是以給學生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薄弱壞環節進行查漏補缺。另外還要讓學生注意一些考試應注意的細節問題。這裡可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解題格式要規範、語言表達要準確。比如:計算題要寫出計算公式;計算結果要帶單位;簡答題要簡明扼要回答問題,或加以簡潔的解釋、例舉;

(2)、訓練綜合題的分析方法和解題技巧。必要時可以在讀題時畫出草圖,便於理解題意和解答;

(3)、關注社會熱點,如最新科技發展、時事新聞等,注意觀察生活,聯繫實際。如:環境汙染問題,水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等;

(4)、考試作答的書寫問題、塗卡的注意問題、答題的順序問題等等。

實踐證明:在初中物理總複習中採用“四輪複習法”目標明確、複習思路清晰、複習層次由淺入深,點面結合,很受歡迎,因而複習效果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