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楓涇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位於上海市西南,與滬浙五區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門戶。歷史上楓涇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朝時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是目前上海地區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與浙江南潯古鎮、王江涇古鎮、江蘇的盛澤古鎮合稱為“江南四大名鎮。楓涇古鎮周圍河網密佈、河道縱橫、古橋如虹倒掛在河道上、廬舍鱗次,多處被上海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楓涇古鎮河道兩岸風光。河道兩岸的建築物大多是明清時代的風格,磚木結構、粉牆黛瓦、屋面建築多為觀音兜和五山屏風牆,觀音兜起源於福建的民居,徽派建築中常見,山牆、門頭大多是用這種建築形式;而五山屏風牆呈臺階狀分脊,在建築群中呈高低變化、參差起伏的韻律感。廟宇以宮殿式建築為主要風格, 以殿堂為主體,殿堂的屋頂採用重簷、懸山、捲棚等形式。曲線優美的屋頂、翼狀起翹的飛簷,給人輕巧活潑的形象。(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古鎮內的四角攢尖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人停留歇息的地方,只有屋頂,無門窗也無牆,四面迎風,八面玲瓏,婀娜多姿,輕巧雅緻。(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雨中游楓涇,別是一番情調。古石板街,石拱橋在雨水洗刷過後帶著清新的古樸。(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楓涇古鎮內有一座三進三落帶著濃郁江南水鄉特色後花園的大庭院,稱“三百園”,原是陳舜俞的府邸。宋熙寧三年,陳舜俞朝廷屯田員外郎,後因反對當時的宰相王安石提出的變革“青苗法”而眾大臣排擠並遭貶謫。之後經過一路仕途的坎坷後,對朝廷不滿,遂棄官歸隱家鄉楓涇,從此便在此園中飲酒對詩,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等這些我們在語文課本上見過的才子佳人們都曾到過此園。而今,園內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而被稱為三百元。(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古鎮內的施王廟。相傳是古人為紀念施全募銀而建的廟宇,施王廟於1904年重建,分前中後三殿,廟前設放生池,池上設石拱橋。(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楓涇古戲臺建在城隍廟廣場上,貼街臨河,乘船前往的遊客可坐在船上看戲。古戲的盛況大概可用“至期士女傾室往觀,百里內聞風而來者,舟楫雲集,河塞不通”來形容,舊時廟會的大戲演足三天,熱鬧的年份則會延續七天之久。現存的古戲臺是重建後的古戲臺,歇山頂式,飛簷翹角,古意盎然。古鎮內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戲臺常年上演各檔傳統經典的戲劇節目。圖為在古戲臺舉行的猜燈謎活動。(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在北大街上,行走在平整的石板街道上,樓房分佈在街道的兩側,蜿蜒曲折,抬頭望天,只能看到窄窄的一線天。若是一面臨街一面臨河的房屋,清一色都呈平面結構,或重簷疊瓦或騎樓高聳或勾欄亭閣,枝出河面。倚朱閣,小軒窗,遊船穿行,夕陽夕照,人景輝映,唯妙唯俏,組成一組多姿的水鄉古鎮風光,靜謐美好。北大街古代作坊集中,手工業發達,隨著紡織技術的傳入,明清時期楓涇是全國棉紡織業生產貿易中心,每日出布量,數以萬計。(圖片來自東方IC)

上海楓涇古鎮,三百園,古戲臺,施王廟,塗鴉漫畫到此一遊

而到清末期,紡織業、土布業衰落,米麩業使楓涇商業再次興盛,黃酒一度成為我國黃酒業的重要產地。圖為楓涇古鎮上出現的大幅塗鴉牆畫,給人帶來了現代文化藝術與千年傳統建築之間文化的融合,亦新亦古,予人以視覺衝擊。(圖片來自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