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很多人把“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掛在嘴邊,但最近,有人見識了一次“貧窮”導致的為所欲為。

前幾天,浙江的黃女士開著寶馬車回小區,正行駛到一個丁字路口時,一輛電動三輪車迎面開過來。

道路狹窄,黃女士一直按喇叭試圖讓開車的人注意到,最後甚至為避免衝撞停下來,騎車的小夥仍沒有減速——一下子撞到了上來。

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車速不快,人都沒受傷。

不過黃女士的左前車燈全被撞碎了。飛來橫禍,倒黴的黃女士諮詢過4S店後,得到回覆說維修需要13000多元。

騎車的小夥拒絕賠償。

理由很簡單:我窮,我賠不起。

無奈之下,黃女士找來了交警協調索賠。最後的認定:三輪車駕駛員低頭玩手機,沒注意前方轎車,負主要責任。

不過,考慮到對方只有15歲,黃女士做出了讓步:只讓他賠償4000元,並且給他一週時間。

一週過去,當時同意賠償的小夥和他哥哥倆人,又反悔了。

“你這麼有錢,你也不差這點錢,為什麼一定要讓我賠?而且上次撞了保時捷都沒有賠這麼多,你為什麼讓我賠這麼多?”

黃女士被小夥子這樣“懟”了回來。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打著窮的名義,想幹嘛幹嘛。

黃女士生氣的,不是蒙受了經濟上的損失,“我可以不要他賠償,但以我窮、生活不容易,就不應該被索要賠償的這種理念,讓人氣憤。”

當道德從一個評定人格的量尺,變成了束縛他人的枷鎖時,道德本身就變了味。

1

以弱者身份要挾

是最常見的道德綁架

這樣的“我弱我有理”事件,生活中並不罕見。

今年5月,一個九歲女孩因阻止孕婦插隊被毆打的視頻火了。

視頻裡,一群孩子正有序排隊等待遊樂項目。這時,一名孕婦劉女士牽著一個小男孩,無視了整齊的隊列想要直接插入隊伍中。

被插隊的女孩萌萌站了出來,對這位孕婦說:“不要插隊。”

理論幾句後,劉女生見插隊不成,只好離開。離開前,她罵了幾句髒話,萌萌聽到後回了一句。沒想到這一舉動直接變成了導火索——劉女士立即衝了回來,把萌萌撞倒在地,又用力踹了幾腳。

事件發生後,9歲的萌萌直面鏡頭告訴大家,自己只想要一個道歉。

道歉沒得到,劉女士家人反駁:是萌萌“不讓著”孕婦,還踢了孕婦的肚子。

劉女士丈夫表示,沒有插隊這回事,只是和萌萌進行了溝通,問能不能“讓小弟弟優先一下”。

事實是一旦不“讓”這一下,萌萌立刻就成了劉女士一家眼中的壞小孩。

之後劉女士丈夫甚至揚言:“如果他們不撤銷網上的惡意報道,我們不會去警局調解此事。”

道德綁架的人,最擅長的詞就是“我弱我有理”。

而最荒唐的是,劉女士根本沒懷孕,所謂“孕婦”,不過是她強加給自己的弱者身份。

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被道德綁架的重災區,肯定繞不開公交讓座。

有這麼一段視頻,一名女學生,因在公交車上沒有給老人讓座,被對方整整罵了四分鐘。

老人罵得十分難聽粗俗:

“缺德,真是畜生。你趕緊下去,我這條老命不要了。”

“寧願死了也不要你這種……讓你家裡人來收屍,這種畜生要他幹什麼,畜生都不如,見到老人不讓座,還罵人……”

女孩一直沒有還嘴,只是反問:“是不是你先罵我的?”老人立即否認,“我沒罵你”。

當女孩突然爆發質問道“我來月經要寫在臉上嗎?”

老人卻說:“我不管,你下去。我也有病,我有神經病。你趕緊下去,你敢下去我就佩服你。”

這位老人邏輯“清晰”:我年齡大,你就得給我讓座。你身體舒不舒服,不關我的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實施道德綁架的人,正是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包容得寸進尺。

2

不參與事件的旁觀者

往往熱衷要求他人

有的時候,不參與事情本身的“旁觀者”,也會熱衷於參與道德綁架的行列。

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這樣的一段經歷。

玉樹地震時期,這位網友恰好提了一輛新車,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當他在某社交網站上發了一張圖後,立刻就有許多網友跳了出來,紛紛指責他不去為災區捐款。

“這麼有錢買豪車,怎麼不捐點錢?”

僅憑一張圖片,一些人就開始對他反覆臆測。面對這樣的無端指責,這位買車的網友無奈地說:他們怎麼知道我有沒有捐款?

僅憑想象,就能定罪。這些連事情原貌都沒弄明白,就用自身想法臆測的旁觀人,是道德綁架中最容易出現的一類人。

這群人,一般都“嚴於律人”:盯著別人的一言一行,從不用等量高標準要求自己。

這樣站在第三人的身份進行道德綁架的,不只是“逼捐”。

還記得王寶強和馬蓉離婚事件,那個時候,被網友炮轟的不僅是馬蓉,還有鄧超和徐崢。

正是因他們兩個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為王寶強發聲,就被網友狂噴虛偽。

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不僅是微博評論區淪陷,在風口浪尖之際,鄧超接受採訪時沒有回答關於對王寶強離婚的看法,甚至被更多網友怒罵:老婆不娶馬蓉,兄弟不交鄧超。

隨後,即使徐崢和鄧超都解釋,不發文只是想給王寶強一些空間,也沒被眾人原諒。

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為朋友考慮,不想逼著將事件鬧到更加無法收拾的考量,後來竟成了他們被謾罵的原因。

而譴責、怒罵他們的圍觀網友,說到底不過只是想看戲而已。

第三人的道德譴責,最最核心的觀點:大概就是不作為即為惡, 不樂捐即為壞。

3

打著為你好的名義

侵犯你的權利

想要道德綁架別人的人,就算再沒理由,也總有找得到的藉口。

很多話,只要加上了“我是為你好”、“怎麼這麼不給面子”這幾個字,不遵守就是不知好歹,不分好壞,不識抬舉。

日常生活中,最常這樣乾的可能是父母。

很多父母從小就偷看孩子日記,窺探孩子隱私。

只要反抗,就是不孝——這是道德綁架的第一步。

從此開始,“為你好”式道德綁架就會延續到以後。再加上“父母養育之恩”的雙重捆綁,於是,孩子的一生都被牢牢綁架在父母手中,不能呼吸。

同樣的狀況,還會發生在其他家庭成員、情侶或是關係緊密的人身上。

電視劇《守衛者》裡,桂琴的姑父和姑姑以“半個父母”的身份自居,用“為你好”害慘了桂琴。

他們不僅不讓桂琴去救自己身處危險的女兒囡囡,還試圖把桂琴騙去做“小三”。

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又一次,道德婊們毀盡三觀

不只是父母,有很多人都喜歡操控他人的“好意”,達到讓自己滿足的目的。其本質,仍然在進行著勒索。

所有道德綁架的人,本質上都是施虐者。

加藤諦三在《道德騷擾》一書中提到:“施虐者雖然是出自於好意,但藏在他潛意識底層的,卻是想要霸凌他人的心。”

無論是哪種道德綁架,都不應該成為脅迫他人意願的源頭。

莫言曾撰文回憶小時候深感歉疚的一件事:三年級時學校組織一個苦難展覽,為了 掙表現,許多同學都嚎啕大哭,哭不出來就掩面或者偷偷抹唾沫當淚水,以獲得表揚。

但其中有位同學很冷靜,既沒有哭也沒有用手遮臉假裝。事後,莫言給老師打了報告,這位同學被記了處分。多年後和老師聊起這件事,莫言才知道,當年有十幾個同學向老師“告發”這位同學。

而此時,這位同學已去世多年。

莫言說,這件事他悟到一個道理: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人不哭。

“迫使人們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當所有人大談道德,最終造就的,只是偽君子遍地的社會。

道德綁架說到底,還是干涉他人的權利。我們真正該做到的,是有被謾罵的勇氣,自省與做好本分的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