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故事|從“戎裝”到“法官服”,“法治夢”道路上的“鐵案”追尋

城阳故事|从“戎装”到“法官服”,“法治梦”道路上的“铁案”追寻

“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永遠不能忘記的是內心的那份善良。不論是原告方還是被告方,站在法庭上,必須要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對他們每個人都要保持一顆憐憫之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馬傑目前是城陽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的法官助理,2012年,馬傑從北海艦隊轉業進入城陽區人民法院工作。從“戎裝”到“法官服”,馬傑說這兩個行業都是有相當強的社會責任感的,“對於法律行業自己一直是既熱愛又崇敬,還在部隊時我自學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轉業進入法院,是一個好機遇,也是我人生全新的開始。”

城阳故事|从“戎装”到“法官服”,“法治梦”道路上的“铁案”追寻

“責任大”、“節奏快”的刑庭工作

在馬傑辦公桌旁的儲物櫃裡,堆放著兩大摞案件卷宗,“這是正在辦理的案件,大概還有20多個沒結案。”馬傑說道,“從給當事人送達訴訟材料開始到案件宣判,短則一天、長達數月。從2016年我進入刑事審判庭擔任法官助理,自己參與審理並且已結案的案件有近300起。”

城阳故事|从“戎装”到“法官服”,“法治梦”道路上的“铁案”追寻

馬傑目前正在辦理的案件檔案。

“責任大”和“節奏快”是馬傑所描述的刑庭工作。“每個案件都有嚴格的程序規定,每一步都容不得半點疏漏,可幾乎天天都有新案子立案、分案,如此循環往復,基本上每個法官都得同時辦理著三、四十個案件。”馬傑說道,“我父母是醫生,感覺我和他們的工作有些相似,他們不能挑病人,我不能挑案件,來了就得辦,辦就一定得仔細斟酌、慎重決斷——他們擔著病人的生命健康,我身上擔得是一個人的人身自由甚至是未來前途。”

2017年,認罰認罪從寬制度在全國18個城市內進行試點,青島是其中之一。“通過試點這項制度,給被告人一個認罪悔罪、改過自新的機會,爭取從寬量刑。這是我進入刑事審判庭以來一直負責進行的一項工作,一年多的時間裡,城陽法院試點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對認罪認罰的被告人從寬量刑,是這項制度傳遞的司法理念,也一直指導著我在工作中儘可能對被告人進行教育、引導、挽救。”馬傑說道。“此外,該項制度所規定的審理程序從簡,也可以緩解目前案多人少的壓力,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法官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於疑難複雜案件。”

城阳故事|从“戎装”到“法官服”,“法治梦”道路上的“铁案”追寻

在剛過去的“陽光城陽·青春擔當”推動城陽再創輝煌青年誓師會上,馬傑作為青少年維權工作先進個人發言。

“他們把身家性命都寄託給自己了”

刑事案件矛盾都很尖銳,法庭上擺的都是當事人最切身的利益。“與民商庭所審理的合同糾紛、勞動糾紛等案件不同的是,刑事案件常常會面對‘錢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被害方來說,他們失去的或許是至親的生命,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是無論賠償多少錢、多麼誠心悔過道歉都無法挽回的傷痛,對於被告人,他們或許真的是因為過失而釀成大錯,等他們出獄時就會感受到這種代價不是僅僅浪費了幾年時間那麼簡單,他們很可能難以融入社會,也有人因此再次誤入歧途。”馬傑說道,“可以說雙方把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寄託給自己了,因此自己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也會換位思考,如果我遇到這種問題我心情如何、我想怎麼處理解決。”

在法庭上,當事雙方都希望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而被害方訴求不合理、難以執行到位的情況也常常發生,“之前審理的一個交通肇事案,被告人駕駛車輛肇事致他人死亡,被害方要求其賠償20萬,但被告也只是在城陽打工的貨車司機,20萬他根本拿不出來。這樣一來就得先通過調解,達成讓雙方都能接受的賠償方案。有時調解工作得貫穿案件審理的全過程,得不怕麻煩,得耐心、細心。”

隨著辦案經驗的累積,馬傑認為以人性化的思維去判斷處理案件十分關鍵。“法律規定是死的,而每個案件都不一樣,因此審理案件時不能機械化地照搬法律條文,要以人性化的思維貫穿審案全過程,這樣的司法才更具溫度。辦理的案件多了,自己見識到了數不清的人情冷暖,法官這一角色固然需要莊重嚴肅,但並不是冰冷、沒有人情味兒的。法律底線不可動搖,但是法律也不外乎人情,法官也應當心存善良,給莊嚴的法律注入人性的活力。”馬傑說道。

在馬傑看來,一個案件並不只是個案案情表現出的糾紛,背後可能有深層次的矛盾,比結案更難的是從根本上化解矛盾,修補社會關係。“一名法官的最艱鉅的任務並不是結案,而是能想辦法化解某一社會矛盾,這也是自己‘法治夢’的目標之一。”

半路出家,靠的是“特別能吃苦”

馬傑說自己並不是一個聰明人。2012年從部隊轉業進入城陽區人民法院,他在上馬法庭擔任書記員。“這個跨度確實不小,自己雖然很喜歡法律,在部隊上也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但這只是皮毛,是最基本的門檻,真開始從事這行自己還是挺摸不著頭腦的。”馬傑說道,“雖說如此,但部隊呆過的人沒什麼‘畏難情緒’,部隊的苦都能受得了,這個難題不在話下。”為此,馬傑反覆諮詢請教行業前輩、琢磨推敲自己參與辦理的每一個案件,2014年,他自考進入中國海洋大學法律學專業讀在職研究生,“在軍校時候學的是通信專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實踐重要,但法律行業是專業性很強、很嚴謹的,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走不長遠。”

從馬傑身上至今還可以看到軍人的影子,“過去的軍人生活培養了自己的服從意識,讓我懂得對待每一份工作都要任勞任怨地去執行,軍人的確是一批‘特別能吃苦’的人。”

現在,馬傑桌子上仍放著不少專業書籍,“忙起來沒什麼時間看,得空就翻著看看。現在國家不斷修訂出臺新法律,以往的法律也在進一步完善中,自己一定不能斷下學習。”

善良永存於心,辦經得起考驗的“鐵案”

城阳故事|从“戎装”到“法官服”,“法治梦”道路上的“铁案”追寻

馬傑將《明公書判清明集》中的一段話寫在了自己整理的“量刑指導意見”的封面。

在馬傑自己的工作手冊上,封面工工整整地抄寫著一段話:“聽訟之法,公則平、私則偏。所謂私者,非必惟貨惟來也,止緣忿嫉多而哀矜少,則此心私矣,所以不能做平等觀。”這段來自《明公書判清明集》的一句話是馬傑去年在國家法官學院的一次學習中收穫的,“用現在的話大體解釋是‘法官判案,需要公正無私。所謂的偏私,不一定非得是行賄受賄,如果對涉嫌犯罪的人心生怨恨而沒有憐憫之心,這也是一種偏私,無法做出公正的判決’,當時自己就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馬傑說道,“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無論是被告人還是被害人,我們所面對的其實都是弱勢群體。被告人作為涉嫌犯罪者,社會上多數聲音都對他們加以指責甚至謾罵,而越是這樣我們就更得保持清醒和冷靜,絕對不能去帶有色眼鏡看他們,要一視同仁地看待雙方當事人、傾聽他們的聲音和訴求,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決。”

城阳故事|从“戎装”到“法官服”,“法治梦”道路上的“铁案”追寻

馬傑正在庭審中。

“唯有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才能獲得內心片刻的安寧。”這是馬傑朋友圈最近一條的內容。“之前在部隊時候就很少回家,現在自己一有時間自己就會多陪陪家人,工作再忙再累,也不能忘記對家人的陪伴和陽光向上的心態。”馬傑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