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到底是敢花,還是不敢花?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最近,在網絡上有兩種關於消費的熱詞:「隱形貧困人口」「消費降級」

「隱形貧困人口」是形容「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消費降級」的特點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降低體驗、降低個性、品味、態度,最高程度上實現物美價廉。

先問一個問題,你屬於哪種?

1

最近,一篇名為《你這麼能花錢,一定很窮吧》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瘋狂刷屏,「隱形貧困人口」成為流行詞。綜合網絡上的觀點,「隱形貧困人口」有如下幾種消費方式:

能買高級的吸塵器就不用掃帚了。


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了。


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


一有健身衝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

總之,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在精緻生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這些人並不是傳統上理解的窮人,而是在追求一種消費方式。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面對這一「扎心」的熱詞,講的是很能花錢但沒有錢花,這和「啃老族」「月光族」的性質差不多;但積極地說,「隱形貧困人口」也確實是形容了一些在追逐美好生活的人群,雖然磕磕絆絆、姿態並非那麼優美。

2

我們看看眾網友的總結:

下午茶沒有了,當減肥。


沒買新衣服,畢竟上班有工作服。


新出了蘋果也沒買,舊的還能湊合。


出門公交+共享單車+徒步,告別出租車。


想吃地中海西餐,點外賣吧....

讓人不禁感嘆,好像這屆年輕人還沒開始消費升級多久,又要開始消費降級了。

面對生活的實際,一些年輕人開始轉變為徹底的實用主義者。他們不屑人情世故,試著對一切品牌光環視而不見;他們對未來精打細算,在當下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他們恐懼疾病和意外,對一切可能帶來經濟損失和安全風險的事情都避而遠之。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商家似乎也已經摸透了年輕人的心思,拼多多、鹹魚(二手)等APP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新寵兒。

「消費降級」看似是「消費升級」的對立。但實際上,隨著居住、出行、教育等方面支出的增多,一些人在總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對生活必需品消費的壓縮,體現出的是消費結構的調整和消費觀念的升級——

從炫耀性消費到輕奢主義;從追求價格到追求品質;從購買商品向購買服務轉變;從滿足物質消費到精神消費的遷移...

他們的消費日趨理性,體現更加成熟的消費觀。

3

看到這裡,無論你覺得自己傾向於哪一種,或者哪種都不屬於,你都會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同時,也會看看自己到底有多能賺錢。

古語有云「人窮志不短」,所有的成功人士都離不開兩個字「奮鬥」。儘管這之中有些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但如果不靠後期的努力奮鬥,他的未來也未必會比你多優越。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雷軍,大學花了2年時間修完了所有學分,大三白手起家成為百萬富翁,用四年時間狠賺700億,如今坐擁11家上市公司和一家市值有望達到千億美元的科技公司。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俞敏洪,出生農村家庭,高考接二連三失敗,大學得了肺結核。他曾經也是個自卑的人,但在困境中能屈能伸,迎難而上。如今,他所創辦的新東方市值百億美元。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當阿里巴巴收購了雅虎(中國)的時候,馬雲反思道:「我們當年跟任何年少氣盛的人一樣,每個人都希望快點贏。今天我反而沉靜下來,我們不需要做得很快,但是必須做得很好,必須做得對中國的網民和電子商務真正有用。」你看,就連馬雲也要時刻覆盤,不忘記最初的夢想。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隱形貧困人口」們,在入不敷出的「貧困」背後,你有沒有覺得帶上這頂帽子乃是無奈之舉?

因為你奮鬥了,你的目標還在前方。目前的花費只是為了迎合一種「朋友圈」,或者說是奮鬥路上的一種鼓勵。總有一天,通過汲取經驗、拓展人脈和不懈努力,我賺錢的能力負擔得起我的花費,我不屑於看周圍的目光。

那麼,暫時帶上這頂帽子,又如何?

被迫「降級消費」的人們,在無數次的妥協之後,你有沒有一種忍辱負重的感覺?

因為你也奮鬥了,你的目標還在前方。目前的這種消費方式只是權宜之計。總有一天,通過汲取經驗、拓展人脈和不懈努力,我終究會對價格不再糾結,過上高質量、高品位的人生。

那麼,暫時的委屈妥協,又算得了什麼呢?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往期精彩內容傳送門

钱,到底是敢花,还是不敢花?

工匠精神|吉林電臺全媒體制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