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偉大的40年|我的家鄉叫未來 · 參場變身花果山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集安地方國營二參場位於集安市涼水鄉四道岔崗,20世紀50年代開始種植人參,當時聞名大江南北的集安新開河人參就產自這裡。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徐世江

55歲的徐世江,在這座大山裡土生土長,是闖關東來到這片大森林種植人參的第六代傳人,原二參場場長。

徐世江回憶,那些年,參場特別風光,場裡最多達到三百五十多人,很多外地的姑娘千方百計要找參場裡的小夥兒結婚。

可進入90年代以後,由於參地資源減少,人參產量低、價格低、生產成本高,企業負債過多,老參場輝煌不再。

參娃子換成果娃子 老參場變身花果山

從1997年起,二參場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時任場長徐世江把重現參場輝煌的希望寄託在了栽種果樹上。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綠色轉型 果農富了 生態美了

說起集安二參場發展果樹種植的經歷,徐世江說那可真是不容易,多少次的嘗試,多少次的失敗,他和職工們都記不清了。

現在的集安二參場,把光禿禿的參地開發成了又青又綠的花果山,把參娃子換成了果娃子,還收穫了“天梨山莊”的雅名。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一路飄香 果子暢銷 走紅大江南北

集安二參場現有住戶145家,果農75戶。

眼下12萬株果樹,分佈南北四條溝裡,每年可產500萬斤。按最保守價格1元1斤,就是500萬元,戶均收入10萬元以上。

果子暢銷廣州、北京等地,二參場也跟著果子一起,又開始走紅大江南北啦!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大喇叭評論:

大喇叭評論撰稿:劉曉蕾

叢 叢

為 為

往期精彩內容傳送門

献给伟大的40年|我的家乡叫未来 · 参场变身花果山

工匠精神|吉林電臺全媒體制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