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美学家朱光潜说,“要想人心净化,就得人生美化”。那么我们如何美化人生来提升幸福感呢?4月6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在“通向中国艺术心灵传统”的演讲中给出了答案。王一川教授呼吁大家回归中国艺术心灵传统,找回中国人看待事物的超然物外,淡泊宁静,虚实相涵等人生态度和心灵涵养,通过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讲座伊始,王一川教授便提出“中华美学精神”这个命题,重温中国现代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或“中国艺术心灵”命题的探讨。王一川教授在此列举出五位重要的现代美学家并对其观点著作进行详细的论述说明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宗白华是安徽人,年轻的时候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他提出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看人。1920年他留学德国后,受到斯宾格勒“文化心灵论”影响,他提出中华民族要文化复兴,首先通过艺术来改造中国人的灵魂,美化中国人的心,要有一颗艺术的心灵来培育国民的完美人格,而中国的绘画、诗歌、音乐、喜剧、书法等就是中国艺术心灵的最好代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方东美说,欧美都注重“科学理境”,而中国人注重“艺术意境”,原因是中国人之灵性,不寄于科学理趣,而在于艺术神思。所以,他提出中国艺术心灵则是道德性与心灵性双性交融,我们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我们要通过学习艺术,成为一个讲道德的人。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唐君毅作为宗白华的学生,他认为“藏”“息”"修“”游“包含着中国艺术精神的奥秘。所谓“藏”就是不不要让人一览无余。“息”: 要“休养生息”,不要太闹腾。“修”:要有修养。”游“就是要以“游”来贯通各艺术门类,要以流动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要处处让自己的感官游动起来。在时间中流淌,在流动中观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提到,“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现出二种典型,孔子所显现的是“仁和音乐的合一精神,这是道德与艺术的统一,可以作为万古的标程。但是庄子所显示的则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所以,他认为庄子才是中国艺术精神唯一代表,而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就是艺术心灵。而李泽厚的则与徐复观完全相反 ,他提倡把“儒道互补”的儒家美学列为华夏美学的主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这些现代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既有不同但也存在共通点,这个命题的提出及其探讨,蕴含了这批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危机时刻中国文化复兴的向往和建构意向,标举“中国艺术心灵”,其实正是在来自黑格尔的“时代精神”论和斯宾格勒的“文化心灵”论等欧洲思想传统感召下的一种文化自学行为。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 :用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人的心

王一川教授提出:上述中国现代美学家眼中的“中国艺术心灵”,能否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显示其公共性或普世性,从而以中国视角对世界多元文化对话做出贡献,答案还需从传统中找资源、找动力、找灵感。中国艺术心灵的特征为五点:一是感觉方式上的感悟类兴;二是族群结构上的我他涵濡;三是宇宙图式上的观有品无;四是理想境界上的三次分合;五是鉴赏体制上的兴味蕴藉。王教授运用大量图文对以上特征进行举例讲解说明。

最后,王教授重申本次讲座的意义。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同质化焦虑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竞争普遍存在,互联网时代社群间和个人间裂痕加深,在现代性体制中涵养中国艺术心灵传统,是走向未来的中国高素养文化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应成为当前艺术界自觉承担的任务之一。随后,主持人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多进行相关阅读,与王教授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