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進入6月後,各地氣溫開始逐步升高,“蒸籠模式”漸漸開啟。在這種環境中成人會覺得焦躁不已,稍有不慎就會患上夏季病,寶寶的抵抗力與成人相比較弱,如果護理不當,就很容易讓幾種高溫疾病趁虛而入。

暑熱症

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病狀: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狀外,還有口渴心煩、頭暈頭痛、嘔吐噁心、多飲多尿、體倦無力等現象,並以發燒為主要症狀。體溫一般在38℃~40℃之間,氣溫越高,寶寶體溫越高。

病因:暑熱症大多集中在0-3歲寶寶中,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所以體溫不能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升高而自行調節;汗腺功能也不足,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熱。

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急性胃腸炎

夏季,幼兒易患急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等腸道疾病。此類疾病多以細菌感染為主,因為氣溫高,病菌繁殖快,各種食物、飲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汙染,加上幼兒腸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識差,吃了被病菌汙染的食物就易患病。另外,受涼受熱、過食冷飲、暴飲暴食都會導致孩子們的消化功能紊亂,繼而招惹腸道疾病。

預防腸道疾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避免孩子暴飲暴食,讓孩子飯前便後洗手。吃瓜果前要洗淨、削皮,不喝生水,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儘量少吃冷飲和街頭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飯菜,要重新熱透再食用。

手足口病

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病狀: 初期孩子會感到累、喉嚨痛、出現38到39度左右的發燒。一到兩天後嘴、手、腳或臀部會出現皰疹或者小潰瘍 ,也有部分先出現斑丘疹然後轉為皰疹。潰瘍和水泡通常在一週左右消失。但是有些情況下,寶寶的病症不明顯,家長粗心就會使得症狀更加嚴重。手足口病患兒的手、腳、臀部會出現紅疹,之後逐漸發展成水泡,水泡破裂後會有疼痛感。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口腔黏膜也會充血,出現米粒大小的紅疹,部分會引起潰瘍。

病因:手足口病是四季均會發病,但是5-6月後進入高發期,需要寶媽格外留意。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可引起寶寶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種,手足口病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日常接觸的物品均可稱為傳染源,主要是通過人群的密切接觸傳播,6—10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

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痱子

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病狀:一般紅痱子較為常見,多發於臉、頸、胸以及皮膚褶皺處,痱子形狀圓而尖、針頭大小,伴有瘙癢。當這些痱子被寶寶撓破後,會形成膿痱,痱子頂端會有針頭大小的膿皰,寶寶會覺得刺癢。此外,在高溫環境下有時寶寶會出現白色痱子,痱子密集分佈,看上去像薄壁微亮的小水皰,皮膚變幹後會有一層薄薄的鱗屑。

病因:由於寶寶出汗較多,導致汗腺導管閉塞。汗液在體內無法排除,會滲入到周圍組織引起刺激,在汗孔處發生皰疹或丘疹,痱子便由此產生。

夏季小兒常見病,如何護理是核心,如何預防是關鍵!

呼吸道感染:儘量少去密閉公共場所

夏季氣溫高,導致食物變質週期加快,細菌生長、繁殖也更加迅速。而且現在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喜歡使用空調,這樣一來就使房間長期處在一個密閉的環境裡,空氣不流通,也就容易使各種呼吸道病毒留在了室內,兒童由於自身的抵抗力較差,病毒、細菌也就容易乘虛而入,讓孩子們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防治呼吸道感染的要點在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家長應儘量少帶兒童去那些人多、空氣不好的公共場所。因為這些地方人流量大,細菌繁殖迅速,空氣流通不暢。其次,如果家裡已經有感冒的大人,應儘量避免與寶寶接觸,或戴上口罩杜絕傳染給小孩。再次,應讓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最後,夏季要讓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以調節腸胃功能,保持抵抗力。

在家裡使用空調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溫度不宜調得過低,26℃左右即可。二是儘量不要使小孩長時間待在密閉的空調房間內,開空調時最好讓一個門窗打開以保持空氣流通。三是不要讓孩子待在出風口處,防止感冒。四是每天最好保證小孩有一到兩個小時的室外運動時間。

泌尿系感染:少穿開襠褲勤換尿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