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毒,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十分英勇,而不是因為戰場上的成敗。

新聞媒體可能常常為了迎合大眾嚴重曲解的嘗試和偏差而做出破壞力的定論,特別是當一個概念具有較高複雜度且沒辦法簡化成新聞媒體喜歡的表達方式時,他們可能會讓人們往往認為那些提出這些觀念的人自己也對其混淆不清。一般認知偏好將正確性和可理解性混為一談,因為一般情況下人的直覺不會接受另類歷史,而是接受能夠“一言以蔽之”的事物。因此,安皮裡卡資本公司的創辦人,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塔勒布認為,正如愛因斯坦的觀點,常識有可能是一大堆錯誤的看法,而真理往往違背直覺,科學史上許多事實在初次發現時都被認為愚蠢而瘋狂。對於市場,很多人可能不會也不願意意識到,當市場失去理性時,它可能會變得更瘋狂。

新聞有毒,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塔勒布認為,由於歷史存在許多可能,一小段歷史可能使人迷惑,考察一切需要在較大的歷史範圍。隨機過程在於由於時間因素的存在所出現的事件的動態性,其中,時間因素被視為關鍵。歷史反映時間,塔勒布認為,作為直立人,而我們的本能展示出不擅長以史為鑑,儘管再怎麼尊重歷史,我們似乎也難以將這種尊重轉化來處理當下的處境,正如孩子只在犯錯後才得到教訓,拒絕歷史的數以百計交易員們結局往往都十分相似。中長期的歷史的最大意義在於能夠展現大部分可能的情景,也就是金融市場上所說的“壞操作遲早會讓你嚐到苦頭”,幸運傻瓜的處境會慢慢趨近於運氣沒這麼好的白痴。

新聞有毒,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區分充斥市場的噪音和信息,新聞和歷史也就顯得重要。噪聲和信息的不同,也可以使用新聞和歷史的比較來體現。詳細來看,塔勒布認為,信息的問題不在於它通常情況下的無用以及使我們分心,而是它具有的毒性。關於這種毒性的解釋,塔勒布提到,從數學角度來看,進步意味著某些新信息優於舊信息,而不是這些信息對舊信息的取代作用,最適當的做法是在有所疑慮時採用系統化的方法排拒新觀念、信息或方法,就正如看到某些發明確實對生活起了革命性的改善,人們就對所有發明都持有積極態度,理所當然認為我們應該接納新的,摒棄舊的。有些時候,無數的信息都不足夠推斷出有意義的結論,反而讓閱讀的人在投資時作出過度反應,這就反映出前諾貝爾獎得主希勒的看法,即信息對社會具有負面價值。他認為,如果股價是基於某種基本面(如折現現金流)的估計價值,如果和它的有形表徵(如股利)比較,前者的波動的幅度遠遠大於它所反應的基本面因素,這種價格和信息的波動性差距反映了市場並不那麼理性和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