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騰大戰”再度升級雙方互相屏蔽,特斯拉股東搞宮鬥

“頭騰大戰”再度升級雙方互相屏蔽,特斯拉股東搞宮鬥

國地稅合併大幕或將正式開啟

6月4日消息,從權威渠道獲悉,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有關事項正在抓緊落地。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已經組織召開多次內部調研、培訓、座談會,目前,改革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基本明確。業內指出,從納稅人和繳費人的關注點出發,國地稅機構合併後,徵管職能的轉變和納稅人的便利提升將是兩大看點。(經濟參考報)

|點評|1994年以前,中國一直採用的是國地稅合併制,但當時地方政府為了留住更多的稅收,經常把稅收收入轉變為非稅收入,又由於技術原因限制很難追查,中央才開始實行分稅制。

但分稅制最大弊端在於,國稅與地稅使用的是兩套系統,在稅收標準上也不是完全一致,這就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如今,隨著營改增的進行,再加上稅務系統的日漸成熟,漏洞越來越少,國地稅合併是必然趨勢。國地稅合併後,相信能大幅度降低稅收成本。

“頭騰大戰”再度升級雙方互相屏蔽

近日,繼騰訊起訴今日頭條、抖音兩大“頭條系”公司,索賠人民幣1元,並要求兩家公司公開道歉。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也在北京起訴騰訊,要求騰訊立即停止攔截、屏蔽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道歉並賠償9000萬人民幣。

目前,騰訊和今日頭條互相屏蔽對方在自家社交應用中的分享等功能。此外,騰訊公關負責人張軍確認,將停止在今日頭條系APP中投放騰訊公司的廣告。(綜合新京報)

|點評|最近兩個多月來,騰訊和今日頭條兩家公司從創始人隔空喊話開始激化衝突,到後來的口水戰升級,再到如今對簿公堂,這事情已經鬧得不可開交。

這一幕,不由得讓人想起了8年前的3Q大戰。因為說到底,騰訊和今日頭條之間的矛盾和3Q大戰時期很像,不同的是,當年的互聯網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用戶不得不做“二選一”的抉擇。如今,別看兩家公司打得熱鬧,實際對用戶的影響已經小了很多。

ofo聯合創始人否認公司大規模裁員

6月4日,有消息稱ofo由於資金鍊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已解散。

對此,ofo聯合創始人於信給予否認並解釋稱“僅僅一個新加坡的營收怕是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營收都高,直接‘被裁撤’怕是不大合適吧?”他還表示,媒體無態度,只是背後還是有人推動。(綜合新浪財經)

|點評|雖然相關自媒體的報道有失偏頗,但連ofo自己也無法否認,其內部確實在進行人員上的調整,只是在裁員比例上沒外界傳的那麼誇張。

裁員調整的背後,反映了ofo眼下的困境,一方面想獨立發展,另一方面又面臨失血之憂。ofo想在夾縫中生存,必須實現自我造血,現在城市裡的很多小黃車都貼上了廣告,有些城市也停止了免押政策,但效果如何還不好說。

美拍下線並關閉校園頻道

6月4日,針對國家網信辦約談並提出相關整改意見,美拍對外宣稱將配合積極整改,給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美拍表示,對美拍熱門頻道內容停止更新30天、直播頻道內容停止更新15天、安卓與IOS應用商店下架30天,下線並關閉美拍“校園”頻道。此外,美拍還將擴大人工審核團隊規模,並且清查平臺內容。(鳳凰科技)

|點評|去年12月,美拍的直播平臺就因出現低俗內容被媒體報道,當時美拍官方也回應要整改了。但後來人們發現,未成年人仍然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直播,這讓美拍陷入更被動的境地。

有內涵段子的前車之鑑,美拍整改的動作變得迅速起來。在創始人的致歉信上,也公開承認算法背後還有人的價值觀。畢竟,主動斷臂自救還能保全整體,美拍肯定不想成為“下一個內涵”。

特斯拉股東欲剝奪馬斯克董事長職務

6月4日,據外媒報道,隨著特斯拉陷入重重困境,一些投資者認為現在是重組董事會的時候了。最近,特斯拉的股東們將投票決定是否更換其現任董事長埃隆·馬斯克,並撤換三名支持馬斯克的董事。

這場董事會的改革將由CtW投資集團牽頭,該集團是工會贊助的養老基金領域的管理專家。該公司建議,特斯拉任命一位獨立董事長,取代馬斯克的職務。不過馬斯克可以繼續留任首席執行官。(綜合騰訊科技)

|點評|雖然股東想發動“宮變”,但由於馬斯克持有特斯拉近四分之一的股權,再加上他在公司內部擁有相當多的支持者,計劃恐怕很難實現。

馬斯克受人詬病的是手中權力過大,在很多決策上往往“一個人說了算”,這被認為是導致特斯拉財務緊張的重要原因。可話說回來,這樣做何嘗不是為了保證公司方向不受到資本的過多影響。特斯拉如果沒有馬斯克,那很可能變成一家普通的汽車公司。

獨角獸藥明康德大幅度震盪盤中跌停

6月4日,藥明康德早盤高開2%,一度衝佔漲至4%,日內高點138.87元/股。但在午後,藥明康德股價直線下挫7%,收盤前5分鐘,藥明康德股價在觸及跌停後,成交量急劇放大,突現2000手大單打開跌停。

最終收盤,藥明康德收跌9.01%,報120.9元/股,全天換手率34.77%,成交金額46.43億元,排在今日A股成交金額排名第四位。(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憑藉著16個一字漲停板,藥明康德市值已超過千億,一簽盈利超10萬,這樣的表現在A股歷史上都比較少見。但打開漲停後,就是危險時刻的到來。週一的股票表現,很明顯是拉高出貨的節奏。

遊資是藥明康德的股價水漲船高的一大原因,也是造成砸盤的重要因素,一切都是套路。連藥明康德也連發公告,表示市值不符合當前市盈率,要投資者保持理性。

七成兜底式增持上市公司業績浮虧

6月4日消息,一年前風靡A股的“兜底式增持”鎖定期近期陸續到來,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6月,A股有23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際控制人鼓勵公司員工積極買入自家公司股票。

截至目前,在上述個股中,有17只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佔比超過七成。其中,9只股跌幅超過10%,4只股跌幅超30%。除三家未發佈具體增持數據的上市公司外,如果要全部兜底,這些公司董事長合計要掏出1634.41萬元。(中國證券報)

|點評|去年開始,“兜底式增持”就成了多家上市公司維持股價的一種方式。今年甚至出現了升級版,不僅保證虧損全賠,還有企業搞出保底8%的收益率。

從這些公司股價表現來看,所謂的“兜底式增持”不過是穩定投資者信心的一種操作,同時這又可以省得自己花錢增持,一舉兩得。不過,一旦面臨股票長期萎靡不振,這就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