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市禮林鎮前鮑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

初嘗生態修復紅利——樂平市禮林鎮前鮑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側記

訊(王金保 何祖輝)“過去,這裡碳水汙染農田,種水果表皮沾滿一層粉煤灰,如今這裡遍植花草,水土流失、煤灰漫天飛的狀況一去不復返,種出的蔬菜、紅薯嫩綠鮮靈,賣相好,我家加工的薯片成了搶手貨,賺了個盤滿缽溢。”樂平市禮林鎮前鮑村新軍農場主楊新軍滿臉興奮。

前鮑村交通區位優勢突出,渡洄線穿村而過,上世紀建有國有橋頭丘煤礦,年產原煤80萬噸,洗選能力達400萬噸。

進入新世紀後,伴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採煤沉陷區土地沉降、民房斑裂、基礎設施受損等問題日益突出,前鮑村不可避免地“患上”了煤炭開採的“後遺症”。遍佈全境的煤矸石,旱季溝渠被廢棄煤矸石堵死,雨季農作物常被山上衝下的煤灰淹沒,多數農田荒廢,村民飽受汙染之苦。

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產城一體發展、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蹚出了一條“人口、產業、環境相協調,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新路子,實現了由黑轉綠的華麗嬗變。

前鮑村曾經因煤而興,卻因煤而困,面對採煤沉陷的現實,前鮑村通過整體搬遷,解決民憂,騰空土地,拓展了發展空間,並以光伏設施建設為媒,融合產業培育特色,實現了破繭重生。

近年來,搶抓國家大力開展采煤沉陷區治理的有利時機,通過積極爭取農光互補光伏項目落戶前鮑,建設千畝採煤沉陷區光伏發電示範基地。大項目帶來大機遇,吸引著外地工商資本大量湧入,為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源源動力。目前,已引進中設國聯清潔能源集團投資建設4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已併網發電,投產後年均發電量4500萬千瓦時,就地安置勞動力400餘人。

在土地復墾、生態修復過程中,前鮑村創新性地探索出“光伏+農業”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使採煤沉陷區由“包袱”變“財富”,產業結構由黑轉綠,為產村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禮林財政所積極協調爭取項目,幫助該村恢復渠系,硬化連村道路,推進路旁綠化、亮化,為前鮑村產業發展構架立柱。

農光互補項目的實施,拓展了區域性產業發展空間。同時,還通過光伏企業引進了農業龍頭企業投資入駐,規劃建設農業設施大棚200畝,並同步發展休閒採摘、農業觀光、農家樂等生態旅遊項目,帶動當地物流運輸、倉儲批發、

電子商務、觀光旅遊、生態修復等新業態的快速膨脹,形成“一產”疊加“二產”帶動“三產”的新型產業鏈條,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充足動能。

農光互補項目帶來的不僅是產業的發展,更是村民的實惠。整村搬遷的村民通過流轉土地賺“租金”、基地打工掙“薪金”、承包大棚翻“本金”,實現了身份的華麗轉變。

為更好地實現充分就業,前鮑村成立了產業合作社,積極對接企業用工需要,定期組織農業技術專業培訓,讓“泥腿子”變“產業工人”。同時,通過園區務工、大棚承包、虛擬崗位等形式開展精準扶貧,為產業扶貧注入新動能。

前鮑積極抓住光伏發電基地項目帶來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本優勢,圍繞“光伏興村、產業富民”的目標,設置了光伏路燈、光伏垃圾箱以及形態各異的分佈式光伏電站,並建設農業綜合體,構建創新創業、商貿物流等發展平臺,努力打造集光伏領跑、觀光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生態村。如今水渠通了,山上有清潔山泉,村民群眾通過融資合夥開發蛋雞、水產和孔雀養殖,過去閒置的破舊礦房派上了用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