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文章|誰是P2P平臺的神祕買家?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摘 要

P2P殼的價值是如何產生的?這背後有著怎樣的考量?又是哪些大鱷願意在這個不確定的環境下做接盤俠?本文竭力為您揭開這些問題背後的答案。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正常運營平臺為1877家,已經停業或問題平臺達到4237家。

想象一下,在監管態勢趨嚴備案標準提高運營成本高漲等外部環境的高壓下,能夠走到最後、跳過龍門的平臺,必然寥寥以百計,甚至更低。而目前平臺如群魚一般,遊向備案的龍門,騰挪艱難,競爭慘烈,而龍門何時開閘也是未知數,這對於原本根基不穩的網貸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營的1877家平臺,未來命運,無非幾種選擇:

1、頭部合規平臺,躍過龍門,修成正果,納入金融監管,謹慎從事業務;

2、弱小或合規差的平臺,好則平穩退出,揮淚道別,壞則跑路暴雷,身敗名裂;

3、中間一大部分平臺,日子過得艱難,如雞肋般存在,幸運者獲得實力雄厚者青睞,一舉邁入頭部行列,不幸者則進退兩難,掙扎度日,等待時間和命運的裁判。

無論何種選擇,頭頂烏雲不散,箇中煎熬愈烈……對多數平臺而言,“3”似乎還透漏著一絲絲的光明……

今天我們就分析下,在這個山雨欲來的節骨眼,誰是那個豪氣沖天的網貸平臺的買家

1P2P頭頂“三座大山”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想要搞清楚誰願意來買平臺,首先需要看一下,目前平臺所遇到的難題

第一,資產獲取難題網貸平臺按照目前監管的定位為信息中介,為借款人與出借人進行撮合。但是實際中,這麼操作的平臺比例不高,大多數平臺,尤其是中間部分平臺,或多或少都有信用中介的屬性,業務操作本質上與銀行一樣,賺的是息差,資金池、剛性兌付等在所難免。但是其獲取優質資產的能力遠不如銀行,且成本高昂,因此資產荒,準確的說是優質資產荒(資產的優質直接決定著壞賬率的高低)是這類網貸平臺遇到的第一大難題。

第二,資金獲取難題網貸平臺數量很大,競爭充分,獲客成本高昂,據報道,目前網貸平臺獲客成本由數百元擴展到數千元,對於中小平臺,獲客難,留住客戶更難。沒有足夠的有效投資客戶,優質資產也會得而復失,形成惡性循環。但是,高昂的獲客成本,會大幅

擠壓平臺利潤,導致平臺日子難過。

第三,合規性難題網貸平臺,經歷野蠻生長後,迎來了一連串的強監管,為滿足監管要求,必然需要人力資本投入,調整業務模式,與外部第三方合作,平臺合規成本大幅提升,讓本來日子就難過的平臺,更加捉襟見肘。

上面三個難題,是中小平臺遇到的最根本的問題,這三大難題,猶如三座大山,如果不搬離,遲早會將平臺壓垮。

2誰是搬山人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而所謂的市場買家,就是能夠消除這三座大山的搬山人。

首先,可以提供優質資產所謂優質資產,就是經過嚴格的風控模型篩選出來的資產,具體到網貸平臺,就是優質的借款人,或者有確定的場景可以確保債權的回收。

比如,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在其供應鏈環節,有若干中小企業需要資金。在這個場景下,核心企業(超市)便是還款的保障,這裡的保障不單純是核心企業的擔保,更多的是,核心企業掌握的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經營數據,這些數據真實有效,經過科學的風控模型的處理,便可以有效甄別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同時,對資金進行閉環管理,進一步防範借款逾期的風險。

其次,有低成本的獲客渠道獲客的本質,是讓投資人對平臺產品產生興趣並進行投資,核心點有二,投資人對平臺產品認同和對平臺信任

值得信賴肯定是第一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大家對銀行最信任,但是也有1萬億的網貸規模存在,說明產品本身也很重要,投資的便利性,利率的高低、流動性等均是客戶選擇的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型企業集團有獲客優勢(與集團成員有著天然信任關係,無需花巨資建立信任關係),頭部網貸平臺有獲客優勢(品牌效應明顯,易建立信任關係,同時產品設計合理),自帶流量的社交或購物平臺(平臺品牌效應,客戶遷移成本低)等等。

最後,合規成本無壓力合規成本是網貸運營不可或缺的內容,對於中小平臺也許壓力巨大,但是對於有實力的機構,這些可能都不是問題,人才濟濟,糧草充足,完全可以駕馭網貸細微而複雜的合規性要求。

搬山人,無需三座大山都搬走,只需要將山搬走部分,讓網貸平臺可以自如伸展,這個業務就可以順利運轉下去。比如,獲取優質資產能力強的公司,即便獲客能力一般,也可能是網貸機構優質的操盤手。

3殼是怎麼產生的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問題來了,搬山人有如此實力,新設一個平臺,無論從成本角度,還是安全性角度,均是最優選擇,為何偏偏要接手一個相貌平平的網貸平臺?

這還得回到《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57號文中尋找答案。

根據《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

規定:“對於在《辦法》發佈之日( 2016 年 8 月 24 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

這一規定,就把有實力做網貸,但是沒有趕上時機的機構逼向了收購的道路。

這麼做,非常具有政治智慧

跳過龍門的平臺數量有限,大量平臺需要善後,如果不在制度上給存量機構一個合適的退出機制,那麼大量中間序列的平臺恐怕很難找到一個好的歸宿。

該規定,就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賦予2016年8月24日之前設立的平臺一個殼價值,創造一個買賣市場,藉助實力買家的力量,透過重組併購,逐步消化存量中小網貸平臺的風險。

分析至此,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交易的網貸平臺,其主要交易的核心就是

網貸平臺這個殼的價值,下一期,我們繼續延展,分析一下這個殼有著怎樣的內裡乾坤?

PS:老餘系颯姐同一團隊的戰友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肖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申訴(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國銀行法學會理事、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首批成員。被評為2016及2017年度五道口金融學院未央網最佳專欄作者、網貸之家最受歡迎專欄作者,財新、證券時報、新浪財經、鳳凰財經專欄作家。

辦公郵箱:[email protected]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团队文章|谁是P2P平台的神秘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