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童年,就不會有成熟豐滿的今天”

童年是記憶,是想象,也是鄉愁。在對過往的不斷回返與重塑中,童年得以建立。

張愛玲說,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慢,正像老棉鞋裡面,粉紅絨裡子上曬著的陽光。

許多作家在創作中一再地拜訪童年,好像那裡有人間取之不盡的新鮮與心動。

2016年始,北師大紀錄片團隊歷時兩年,完成了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的拍攝。

我們跟隨作家的足跡,回到了他們成長最初的那片土地。那一個個微渺的、在地圖上甚至不能被標記下名字的小小角落,因為數十年後他們的書寫,成為了無數讀者共同擁有的地方。

《文學的故鄉》之作家的童年

我們和莫言一起站在高密東北鄉的高粱地裡、隨

賈平凹商州丹鳳棣花古鎮走過、同劉震雲坐在延津縣王樓鄉老莊村的院子裡、和阿來嘉絨藏區的觀察一朵花的開落。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莫言回故鄉摘柿子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賈平凹回故鄉見舊友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劉震雲回故鄉騎小車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阿來回故鄉訪官寨

我們跟著遲子建重返北極村的供銷社,我們隨畢飛宇尋訪兒時居所,看童年玩伴打鐵,鐵水像時光肆意飛揚……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遲子建在故鄉玩秤砣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畢飛宇在故鄉看打鐵

那是童年,童年即故鄉。那是他們創作的源頭,更是生命的源頭。

然而,童年不盡然是彩色的。

與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們相比,那一代人共同的童年經驗,還包含著生存意義上亟待解決的難題。

早早肩負起的家務事,也許本不適於孩子自在無拘的天性;磅秤一端懸著的,是對一顆糖果再簡單不過的盼望;更不要說人生中來之不易的第一張相片,蔽體衣物的來遲與成長中揮之不去的恥感……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它們如同童年記憶中的某次溺水經歷,是始終潛伏在思維周遭的困頓與驚惶。

後來,那些時光流淌在他們筆下,字裡行間有麥田,有雪地,有水有花,那是匱乏卻快樂的童年,早熟而倔強的童年。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然而我們始終不應忽視,所有天真的幸福中隱含著的疼痛與沉重。在這個屬於孩子們的節日裡,在分享喜悅和甜蜜的時分,我們奔向文學的童年裡,想象那些不曾有過的艱辛,並在永恆的爛漫中回憶跨越時間洪流的、相似的感動。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為此,我們想,今天為你送上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再合適不過。

《文學的故鄉》系列片將於6月8日起,每晚8點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此刻,它的美好將首次為你而綻開。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