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名人陳仁科:文旅小鎮運營的關鍵要點

小鎮運營對小鎮的長遠發展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當下,小鎮運營主要存在三大難點:

一是缺乏成熟的、可以借鑑研究的案例。特色小鎮是2016年才推出的,大家都在概念上打轉轉,真正去實踐的並不多;即使有已經開始的,目前也只是在規劃和開發階段,遠沒到運營階段。所以,沒有案例可以借鑑。

二是小鎮之間的差異導致運營重點的差異。產業小鎮和文旅小鎮的運營模式不同,養老小鎮和文旅小鎮又不同;即使同為文旅小鎮,古鎮和新建的小鎮,其運營模式也不相同。因此,很難找到一個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模式。

三是前置和後行的矛盾。小鎮一般都要等到開發完成後才進入運營階段,模式是否可行,必須在運營中檢驗才能確定。但我們做小鎮開發又不可能在其進入運營階段時才開始設計,而必須在開發之前,也就是做頂層設計的時候就要設計好運營模式,否則,開發時就沒有方向和原則,就不可能給之後的運營打好基礎,也不可能為之後的運營留下空間,這對小鎮的生存和發展是致命的。

小鎮的運營模式很難摸清楚,但是再難總得有人破題。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小鎮的運營到底是什麼。

從宏觀上說,小鎮運營是指小鎮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方式;從微觀上說,小鎮運營涉及人員、商業、產品等方面。小鎮是多功能的發展複合體,各發展要素的特殊性與關聯性導致它們需要一個高效、完整的協同機制。一套科學的運營管理模式,是推動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針對小鎮運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筆者認為小鎮完整的管理架構應包含一個體系、兩種功能、三大平臺:

1、一個體系

一個體系是指服務管理體系。服務體系的建立,是從上至下,打造小鎮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服務體系包括三個方面: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

2、兩種功能

兩種功能是外鏈、內生功能。小鎮雖是具有一定獨立功能的區域發展空間,但小鎮的發展並非封閉的,除了內部的造血功能外,也需要理順與外部的發展關係,這就涉及到兩種發展功能外鏈、內生。

其中,內生功能是指內部自循環經濟和社會的運營模式,包括產業孵化、產品研發、成果轉化、資產運作、智能信息管理、生態保育、旅遊服務、公共服務等。外鏈功能是指與外部發生關聯及合作的運營模式,包括市場開發、招商引資、資本運作、人才導入、品牌推廣、文化傳播、公共關係維護等。

不同功能的小鎮,這兩種運營模式在具體的管理內容或側重點上可能不同。

3、三大平臺

三大平臺則是指開發平臺、資源整合平臺、管理平臺。開發平臺涉及到小鎮從土地開發、規劃、建設等各開發流程的管理和運作,資源整合平臺是對小鎮發展所需要的各類資源進行整理、開發和利用的運營平臺,管理平臺是針對小鎮的基礎功能而建立的綜合管理架構平臺。

服務體系是整個小鎮運營的支撐結構,兩大功能統合小鎮內外發展需求,而三大平臺則是為實現具體的運營目標而建立的公共發展環境。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小鎮,其運營管理的重心存在差異。

比如,產業小鎮是以某種產業(金融、科技、製造等)為中心的特色小鎮。旅遊小鎮是以旅遊(觀光、休閒、體驗、養生養老、商務會議等)為中心的特色小鎮。二者之間的差異則決定了前者的運營必然是以生產為核心,而後者是以消費為核心。

在服務體系方面,產業小鎮主要是服務產業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各類產業發展要素的支撐,如生產設施、技術、人才、信息和配套的優惠政策等。文旅小鎮主要是服務遊客,滿足他們吃喝玩樂的需求,增加遊客的旅遊體驗,以及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在運營模式方面,產業小鎮是生產主導型小鎮運營模式,包括產業孵化、產品研發、生產、人才培養等內生模式和產業鏈組織、產品銷售、市場開發、人才引進等外鏈模式;而文旅小鎮是旅遊消費主導型小鎮運營模式,包括生態環境保護、自然及人文景觀資源開發、旅遊服務配套等內生模式和品牌推廣、文化傳播等外鏈模式。

在運營平臺方面,產業小鎮重點針對產業、科教等開發項目,側重於人才以及生產資源的整合;而文旅小鎮重點針對景點、商業配套、旅遊配套等開發項目,側重於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的整合。

總而言之,我們要正確掌握小鎮的運營方法,推動小鎮的長遠發展。

PPP名人陳仁科:文旅小鎮運營的關鍵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