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出台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黔东南州出台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5月23日,黔东南州正式印发《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了改革总体要求,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综合减灾、常态减灾、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充分依靠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全州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大美黔东南新未来提供重要保障。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州、县构建起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权责明晰的灾害管理领导体制,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法规齐备、标准规范、制度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控制在2%以内(全域性的异常灾害除外),因灾死亡人口较“十二五”时期明显下降,全州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加强,具有黔东南特色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基本形成。

《实施方案》从统筹灾害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减灾委办公室建设方面明确了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强调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灾害应对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州统一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各级减灾委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主要灾种指挥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发挥防范部署和应急指挥作用。各级减灾委办公室充分发挥在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职能。

《实施方案》从强化灾害管理主体责任、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完善军地协调联动制度方面明确了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强调坚持分级负责、以属地管理为主原则,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自然灾害的事权划分。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推进灾后民房重建,整合相关部门资金,统筹实施减灾安居工程。充分调动受灾群众积极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引导和支持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程序,细化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任务。

《实施方案》从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明确了完善灾害参与机制。还对强化灾害风险防范、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加强减灾资源和力量的统筹、提升灾害预防能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物资装备保障能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深化互助合作提出具体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