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終於退休了,有錢人究竟為什麼而工作?

2018年3月16日,李嘉誠宣佈退休。從14歲被迫輟學開始自謀生路,到如今他已經整整工作了75個年頭。從一個鐘錶店裡泡茶掃地的小學徒,到五金廠的推銷員,到22歲創辦塑膠廠,再到1958年建起了第一座大樓,直至成為亞洲首富,李嘉誠在一路坎坷,一路奮鬥,一路艱辛,一路拼搏,我們往往注意到的是他頭頂首富的光環,而忽略了他本人的財富觀,那就是,李嘉誠所追求的,乃是“內心的富貴”。

工作到底為了什麼?有人回答:為了養家餬口——他可能是一個普通打工族;有人回答:為了豐衣足食——他可能是個企業高管;有人回答:為了名望聲譽——他可能是一個企業家;有人回答: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他才是工作的主人。

按照很多人的邏輯來說,李嘉誠都那麼有錢了,怎麼還每天那麼勤勤懇懇地工作,於是他們推斷,李嘉誠可能是個對錢財特別迷戀的人吧!恰恰錯了,李嘉誠堅持工作,既為了賺錢,也為了花錢。他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投入到慈善事業,奉獻社會,來求取內心的平和、豐足。內心的富足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富貴!

李嘉誠終於退休了,有錢人究竟為什麼而工作?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工作呢?

第一,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的內容不全是工作,但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生活內容。但是,有些人把工作和生活割裂開了,認為投入工作就不能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就得等賺足了錢,然後“退休”,停止工作,去過悠閒的日子。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考慮問題,生活是一個大圓,工作是大圓內部的一個小圓,生活的內容本身就包含著工作,因此,快樂工作就是快樂生活的一部分。李嘉誠每天至少工作16個小時,工作是他的樂趣所在,已經成了他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好好工作,就是好好生活。

第二,工作是人們被社會尊重,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工作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經濟來源,它還體現著我們的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後,就會不斷提出發展的需求,渴望得到社會的尊重,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那麼,怎樣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怎樣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呢?途徑就是工作。所以,李嘉誠的工作,是他贏得社會尊重和認可的需要,更是他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李嘉誠終於退休了,有錢人究竟為什麼而工作?

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如何才能讓錢財源源不斷》(想看的可以單獨私信我),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人不要拼命去“追錢”,而是要讓錢來“追你”,因為你拼命追錢的時候,總也追不上,讓錢來追你,你會越來越有錢。李嘉誠這種忘我工作,創造價值的精神,就是“錢追人”的最好體現。

我是心理諮詢師鏡心,不僅涉足情感領域的問題解決,也承擔企業心理顧問的職責,幫助人們實現職業成長。歡迎大家關注我,或者有問題私信我。

李嘉誠終於退休了,有錢人究竟為什麼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