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其實那場車禍之後,我頂了很多光環,太多的溢美之詞,然而我不需要。”胡歌在提到2006年那次自己經歷的非常慘烈的車禍時,他劫後餘生的感觸是,“並沒有做好準備面對那麼多的人。”

接著,董卿引用梅長蘇的臺詞“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該白白活著。”想要讓胡歌講點生命的意義,而胡歌的回答,再次令人大跌眼鏡,他說,自己現在依然沒有找到要做什麼(方向)。

胡歌在車禍之後,出演了賴聲川導演的話劇《如夢之夢》,飾演5號病人。這部戲的結尾處,有一個向世界的告別儀式,就是每個演員講一個自己想說的小故事。

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董卿問胡歌,如果他不是5號病人,是胡歌向這個世界告別,他會講什麼故事?胡歌說自己想講一個關於郭靖的故事,因為郭靖是一個心懷天下,願意犧牲自己的人,他有“俠”氣在身上。而現在的自己,頂多是個令狐沖,因為他仍然處在對抗中,想要擺脫一切束縛。隨後,胡歌朗讀了《哈姆雷特》的片段,他說,“生存還是死亡”,這句話已然是自己的心聲,獻給那些在迷霧中砥礪前行的人。

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之前看過很多胡歌的採訪,但這段很簡單的跟董卿的聊天,卻讓人很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的感受。作為演員的胡歌,在2005年因為《仙劍奇俠傳》中的李逍遙一角,成為爆款男主。

就在美譽接踵而至的時候,2006年的一場車禍把他拉入了人生谷底。面部大面積損毀,命在旦夕。然而,僅一年之後,他就重返片場,補拍自己《射鵰英雄傳》的戲份。那時,外界送來的除了掌聲之外,也有各種猜測,覺得他太過於想要證明自己。對於胡歌而言,重返片場,只是因為“劇組等了自己一年”,他覺得不能再麻煩別人。他戲謔自己,重拍時,每天都受到拍廣告的待遇,為了照顧自己受傷的右臉,佈景和燈光每天要花很久的時間。所以當時,他告訴自己,拍完這部戲,就徹底告別演員這個職業,“不能再麻煩別人了”。

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處女座的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追求完美。何況還是靠臉吃飯的演員這個行當。那場車禍至今在胡歌臉上留下著深深的印記。而這種印記,不止在他的臉上,更在心裡上。胡歌在節目中表示,在《神話》之後,他的造型非常單一,都是齊劉海,遮掩著大半邊右臉,“那是對我的一種羞辱。”這句話,才真正是作為劫後餘生的胡歌的真實感受,而不是作為演員的自嘲。

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我們往往會對公眾人物的行為舉止過度解讀,不止什麼時候,他們的風吹草動簡直成了吃瓜群眾的生活風向標。我能夠想象,胡歌在重生之後,多少人都是用“萌萌,站起來”的關切之詞表達對這位戰勝死神的演員的敬佩和憐憫。但實際上,“劫後創傷者”最怕的就是別人投來的特別關心,因為這些都在時刻提醒著他們“你和我們不一樣”,這跟無形的刺,對於劫後創傷者來說更加致命。

胡歌《朗讀者》追憶車禍,坦言被造型羞辱,仍未找到人生方向

胡歌在表演上肯定是有天賦的,但不可置否的是,車禍事件,帶給他的“創傷”絕對不是思考生命的意義那麼簡單。在李逍遙之後,梅長蘇之前,能細數出的胡歌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似乎很少,而細究起來,胡歌的角色塑造裡,總有一種“出離”感。當然,我相信這與他接戲的頻率有關,但更與他如何調整自己,找到“做演員”的方向更有關係。一個劫後餘生者,作為素人面對人生,尚且難以平復,更何況一個每天面對諸多光怪陸離的演藝圈的人,但不管怎麼樣,有勇氣活下去,就值得給他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