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首次亮相!習近平領銜的這個委員會到底什麼來頭?

「解局」首次亮相!習近平領銜的這個委員會到底什麼來頭?

繼在3月份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首次被提及之後,中央審計委員會終於首次公開亮相。

2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可見其規格之高。不僅如此,該委員會還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紀委書記趙樂際擔任副主任。可以說,陣容相當“豪華”。

這個中央審計委員會到底什麼來頭?

“全新”

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於,相較於其他中央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是“全新”的。

回顧一下三月份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均脫胎於此前相應的領導小組。而中央審計委員會,則是全面新設的機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審計工作的從零開始。事實上,作為一項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早在1983年國家審計署成立之始,我國的審計工作就已經開展,如今已有30多年了。只不過,國家審計署是國務院的派出機構,而中央審計委員會則是中央層面的議事協調機構,由習總書記親自擔任主任,李克強和趙樂際擔任副主任。

關於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習總此次也有明確論述:“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成立30多年以來,為促進黨中央令行禁止、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依法治國、推進廉政建設等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監督、經濟安全、依法治國、廉政建設……個個都是新時代的重點詞彙。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去理解“審計”這項工作?

對於一般人來說,審計工作可能有些陌生。從概念上理解,所謂審計(這裡特指國家審計),就是對一個國家行政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及國有企業組織的重大經濟活動,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個國家建立了適合自己國情的國家審計制度。30多年以來,中國也建立健全了各種審計制度,並完善了相應的審計體系,有效遏制了中國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的許多問題。

據統計,過去5年多來,全國共審計65萬多個單位,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2.5萬億元,推動健全完善制度2.38萬項,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35萬件。

「解局」首次亮相!習近平領銜的這個委員會到底什麼來頭?

反腐

尤其是在反腐領域,可謂是成效卓著。

一般來說,中紀委、巡視組在辦理一些案件時,會聯合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審計機關參與相關的調查,也正因為如此,審計也被譽為是反腐的“尖兵”。

比如,有媒體報道,周永康親信蔣潔敏的問題線索就是在審計中發現的。2013年,蔣潔敏卸任中石油董事長,升任國資委主任。然而,就在對其離任審計中,審計部門發現,中石油的臨時資金拆借、石化項目建設中總承包商的利益關係都存在模糊的地方。後查明,他為周永康之子周濱做油田生意提供了大量幫助。蔣也成為十八大後首個落馬的中央委員。

「解局」首次亮相!習近平領銜的這個委員會到底什麼來頭?

蔣潔敏(中)受審

不僅如此,國家開發銀行原監事長姚中民、寧夏自治區原副主席白雪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孫兆學等3名副部級官員的問題線索,都是審計署發現後移交中紀委的。

這裡大家可能已經發現,審計與紀檢監察之間有著諸多共通之處。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強調“要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提到的“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面覆蓋”有相同的建設目標。

因此,中央審計委由中紀委書記趙樂際擔任副主任,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解局」首次亮相!習近平領銜的這個委員會到底什麼來頭?

獨立

那麼,既然審計與紀檢監察工作有著諸多相通之處,為什麼不能將審計和監察整合起來呢?

事實上,早在監察體制改革期間,社會上就曾有過許多聲音在討論是否要將審計職能併入監察機構,認為這樣可以加強在反腐工作中的資源整合。但是,最終審計工作還是保留了原來的獨立職能,併成立專門的中央審計委員會。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莉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審計工作本身對專業性和獨立性要求很高。

山東省審計廳官網也曾刊出陽穀縣審計局王瑩的一篇文章,很具有參考意義。文章指出,儘管當下我國國家審計體系順應了民主法治的要求,但同樣存在弊端。比如,同時對上級審計機關和本級政府負責的雙重領導體制,削弱了地方審計機關審計監督的獨立性;此外,現行體制規定本級審計機關要先向政府和人大報告本級預算執行結果,這種雙重報告體制同樣不利於審計機關提高報告的獨立性

與此同時,隨著當下社會經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經濟領域的監督檢查正面臨著力量分散,多頭監督、重複監督與監督空白並存的現象,很難形成監督合力,亟待整合和優化。

從這個意義上看,這次決定成立專門的中央審計委員會,並將其辦公室設在中央審計署,才是真正實現了“審計全覆蓋”。

從國家審計體制改革的角度來說,其發展趨勢也必然是,將審計部門的地位和層級提高,擺脫其在組織、人員和經費上的控制,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審計監督“免疫系統”的功能。也只有從這個方向努力,國家審計的獨立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