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幣安攜手陳懟懟打車,韭菜要上車嗎?

由於幣安的投資人陳偉星喜歡到處懟人,被人稱之為“陳懟懟”。5月28日凌晨00:26,“陳懟懟”在朋友圈發佈了一條動態,瞬間

引爆了媒體圈和資本圈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關於“打車鏈”,引來了諸多質疑,這個號稱諾貝爾獎級的偉大社會實驗,聽起來貌似很牛氣,但壓軸地是“實驗”,換句話說,曾經吹過的牛一一實現,那就是真的牛,否則都是實驗的炮灰。

作為幣安Labs的首個孵化項目,何一今晚也發表了一點看法。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至於“打車鏈”是不是發幣圈錢的項目,神童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任何項目發幣就自帶圈錢屬性,只不過有些人圈錢直接就跑路了。

“打車鏈”直接跑路基本是不可能的,實驗失敗倒是很有可能。畢竟區塊鏈基礎設施不完善,“打車鏈”的生態建設毫無疑問是十分困難,而且短期也難以見到效果,正如何一所說,只是隨口叫“打車鏈”先,目前這個項目還在不斷的自我推倒再重建的過程中,

莫慌還早。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說到打車,至少司機和用戶要使用數字貨幣,這套價值體系才能運轉,目前光靠幣民,就算出來個成熟的應用,出門怕也是打不到車。所以,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真的只能算是一個實驗,並不是應運而生的東西。

陳偉星今天提到,目前沒有進行思慕,但後續可能放出額度,

這並不是讓韭菜快速致富的幣,頂多只是實驗而已,不要那麼飢渴難耐,要三思後行。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區塊鏈打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偉大實驗?還是圈錢割韭菜?

楊俊回應“區塊鏈打車”:這只是第一步,核心是共享經濟新生態

楊俊認為:第一,打車服務相對標準化;第二、這是大眾需求,能獲得的用戶足夠多;第三、這是一個高頻應用,用戶認知和習慣容易養成。

區塊鏈模式和傳統模式最大的不一樣在於,原有公司組織常採用資產負債表的收入模型,這種模型往往追求的是利潤,雖然不少公司也在嘗試應用區塊鏈技術,但估值模型不改變的話很難真正改變原有邏輯,而區塊鏈可以讓產業鏈上下游都分享好處。

“因為生產關係的改變,激勵模式的改變,我們能從這個地方切入進去打開局面。”

楊俊坦言,前期會更加註重運營,而打車應用只是這個社會實驗的第一步。“如果用區塊鏈這個事情去做打車,是可以搭建出一套跟以往項目很不一樣的經濟和生態體系,‘人口應用’用來獲取‘人口’,等同於互聯網裡面獲取流量,之後再在這個區塊鏈生態平臺上做一系列滿足‘人口’用戶各方面需求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