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集團不差錢兒,卻要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謀更大“錢景”

茅臺集團不差錢兒,卻要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謀更大“錢景”

近日,關於茅臺集團將成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並佈局供應鏈金融與網貸的新聞不絕於耳。

其實早在新任董事長李保芳上任之前的袁仁國時代,就把“實體+金融”雙輪驅動定位今後茅臺集團的發展戰略,並設定了2020年茅臺集團千億目標中的200多億元需依靠金融板塊來實現。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金融業不同於一般的產業,茅臺這艘巨輪能否玩轉金融?要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李保芳,能否處理好茅臺集團主業與金融的關係?

“做供應鏈金融的前提是供應鏈,金融是為供應鏈優化服務的,因此,不要將供應鏈金融作為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或者說將之作為新的利潤中心,而是真正服務於中小企業,幫助其加速現金流。”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供應鏈金融專家宋華曾指出。

金融野心不容小覷

但具體模式劍指何方?

① 不得不做的供應鏈金融。2013年貴州茅臺集團成立了財務有限公司,被定義為茅臺集團的內部銀行,其盈利能力不容小覷。也標誌著其真正開始走上了金融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茅臺集團公司旗下金融業務已擁有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租賃公司和華貴人壽保險四家金融公司,涉足了保險、財務、融資租賃、基金等金融領域,並獲得保險和證券兩塊金融牌照。

茅臺集團不差錢兒,卻要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謀更大“錢景”

對此,茅臺集團相關負責人也曾透露,“作為核心企業,我們積累了大量上下游企業的購銷數據甚至營收利潤等財務表現數據,對這些企業的信用狀況、金融需求都有較好的判斷依據,據此可以提供供應鏈金融相關的業務。”

② 是否效仿瀘州老窖模式?事實上,白酒業發展金融業並非茅臺一家,比如洋河酒業、瀘州老窖等白酒企業也都已在金融板塊佈局多年。總體而言,主流酒企延伸金融業務有其內在優勢。

瀘州老窖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也是白酒業中發展供應鏈金融最早的企業之一,其在2011年就開始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金融項目,並與郵政銀行達成了密切合作,主要採用倉儲質押的方式支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發。

穩紮穩打是前提

牟取暴利心態不可取!

茅臺集團不差錢兒,卻要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謀更大“錢景”

“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茅臺集團作為核心企業,要防止利用自身的強勢地位,不顧對方的經營特點和狀況,強行推行供應鏈金融服務,甚至利用供應鏈金融牟取利益的行為出現。”

宋華認為,任何企業做供應鏈金融的目的,包括茅臺集團在內,其首先在於優化上下游,也就是如何能夠幫助上下游企業能夠及時獲取運營資金,從而助推企業發展。其次是降低交易成本。上下游資金的短缺必然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和債務成本,因此,通過供應鏈金融幫助降低上下游企業的交易成本,這對於建構良好的合作關係和商業生態是非常必要的。

② 跳出生態圈做金融,還為時過早。當然,想要把金融板塊做大,就不能只圍繞自己的生態圈,對外開放才有更大的“錢景”。

另外,在宋華看來,開放的生態儘管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由於複雜性增強,當供應鏈組織不完善、金融科技的整體框架未健全的時候,容易產生風險,因此,需要逐步去探索,也不是一蹴而就。

科技感不足

會是障礙?

金融科技時代,做供應鏈金融都強調線上化。但從茅臺集團現狀來看,雖然涉足的金融領域不少,但科技基因還未顯現。

這就不免讓人想到同為傳統產業巨頭的富士康,同樣看到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勢頭,但郭臺銘卻“快準狠”的抓住了區塊鏈大熱這一趨勢,大力發展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這對新官上任的李保芳而言,著也是他需要去考慮的問題。如何帶領茅臺金融控股公司順利開展第一筆在線供應鏈金融業務,對於茅臺集團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