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國,厲害了我的石家莊

開放之路,是希望之路。60年來,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石家莊人開拓創新,拼搏奮進,走過風風雨雨,換來了如今的滄桑鉅變。昔日百廢

待興的小鎮“脫胎換骨”,經濟實力由弱到強,在世界的舞臺上,越來越自信地演繹著屬於自己的角色。

如今,在這座城市,更大的挑戰與機遇並存,並孕育著更大的改變和騰飛。開放的石家莊,正和著國際經濟跳動的脈搏,盡情揮灑自己的

豪情和夢想。

從零開始蹣跚起步的對外貿易,已經闊步奔向國際大舞臺,產品的出口之路越走越寬,一批“莊裡人”也大膽地走出國門,到國外淘金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石家莊的對外貿易開始蹣跚起步。 “1952年,石家莊開始收購商品,調撥天津口岸外貿公司出口,這應該算是石家

莊市對外貿易的初始。”石家莊市原計委副主任,市委、市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省說。當時,石家莊還沒有建立外貿專業機構

。1951年,由天津遷到石家莊的原華北豬鬃、皮毛、蛋品三個公司合併組成“石家莊市畜產公司”,面向全國收購畜產品,然後調撥天津出

口。此後的20多年間,我市外貿業務不斷髮展,但仍不能擺脫“收購商”的角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特別是1988年我國外貿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後,我市對外經濟貿易才隨之展翅騰飛。“國家下放外貿經營權後,我市

外貿職能發生了變化,開始擁有對外經營權,改變了過去單純組織出口貨源的格局,開創了自營進出口的新局面。”市商務局副局長張和平

介紹說。到1989年,我市就有6家企業獲得了進出口經營權。

2004年7月1日起,新《對外貿易法》開始實施,其中一條是放開對個人從事外貿的限制,個體工商戶可以名正言順地直接開展對外貿易,

截至去年底,我市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達2470家。“莊裡”的生意人參與國際市場也因此有了更快捷方便的通道。

伴隨著外貿出口路子的不斷拓寬,石家莊到國外“淘金”的群體越來越大。石家莊外派勞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但長期以來,外派

勞務主要是國家派出技術人員進行援外建設。當年,我市開始承擔對外經濟技術援助,選派工程技術人員參加援外建設和為援外項目提供

機電設備等產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市有30多家工廠企業選派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上千人次,參加我國對亞、非、拉30多個國家的援

外項目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援外產品。後來,我市對外合作的重點,由過去無償地援助轉到互惠互利的勞務合作方面,擴大了合作領域

時光流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主動走出國門,到國外掙錢、學技術。僅無極縣北蘇鎮史村,在國外的打工族就將近300人。一些農民

回國後,靠資金積累開創自己的產業,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藁城市、平山縣被確定為省級外派勞務培訓基地重點縣,趙縣和贊皇縣被確定為市級外派勞務培訓基地縣。這些勞務培訓基地,也為更多

的“莊裡人”打造了一個走向世界的平臺。

招商引資“觸角”逐步變得敏感起來,每年一屆的石洽會,更是把石家莊推到了開放的前沿。眾多客商通過這個平臺,認識了這個城市,並

與它“牽手”一起奔向騰飛之路

1989年,我市自營出口業務剛剛起步,與國外客商聯繫還比較少,招商引資的範圍也比較小,加入世貿組織後,石家莊加快了融入國際市

場的步伐。去年,更是作出一個驚人之舉,在意大利舉辦石洽會,把城市名片遞到國外。“石洽會走出國門到意大利舉辦,對宣傳石家莊、

推介石家莊、擴大石家莊的知名度、傳遞城市名片無疑是一次良機,可以讓歐洲國家的人民更加全面地瞭解石家莊,從而提升石家莊的國

際知名度。”市商務局貿展處處長劉躍賢說。

石洽會的舉辦,為中外企業搭建了互相溝通的平臺。而每年都要舉行的河北省(香港)投資貿易洽談會、(廊坊)省經貿洽談會、廈門中

國投洽會、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洽談會,都在展示開放形象、促進項目簽約上立了“大功”。如今,網絡招商、委託代理招商、企業主動走出

去一對一招商,多種形式的招商方式,讓石家莊招商引資的路子越走越寬。在石家莊強大的招商引力下,外地企業紛紛來石家莊投資興業

,一個個與百姓生活和我市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大項目紛紛出爐,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提升著城市的品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