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一記“實錘”,終於把“胡說八道”的傳言坐實了。

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蕪湖召開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同時,根據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另有消息稱,奇瑞計劃出讓其歸屬的51%的股權,目前有6家意向入股方已經進入到了談判階段。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也就是說,這位曾經的自主“一哥”,有魄力喊出“跌出前十也要改革”的奇瑞汽車,終於要以更有“魄力”的方式,把自己賣了。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不禁要問:奇瑞,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事實上,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起源於安徽省蕪湖市政府的一個汽車項目,於1997年1月8日正式註冊成立。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在創業初期,吃準了國家扶持汽車產業發展的紅利,再加上尹同躍及一眾夥伴們的努力,奇瑞可謂是順風順水。從1999年第一輛奇瑞轎車下線,到2007年8月完成第100萬輛,奇瑞僅僅用了7年。

同時,在2004年至2012年間,奇瑞汽車更是蟬聯了9年的自主品牌銷量冠軍。但2012年之後,由於急於擴張、產品質量把控不嚴、自主研發技術滯後等多方面原因,奇瑞銷量開始下滑。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為了改革,尹同躍曾很有魄力地喊出了“奇瑞銷量即便是跌出前十,也必須要轉型”的狠話。彼時的奇瑞,收縮了產品線、砍掉了一堆亂七八糟的品牌,在研發體系上,也積極向著正向研發轉型。

本來,奇瑞憑藉和捷豹路虎的合資,還是獲得了不菲的利潤,再加上產品進入2.0時代,產品力大幅提升,確實一度讓人看到了奇瑞“中興”的希望。

但由於眾所周知的“觀致黑洞”,以及在營銷上的不力,使得奇瑞汽車長期無法取得根本上的盈利,最終造成了“壓倒性”的崩塌。

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的最新財報顯示,奇瑞汽車今年一季度最終淨利潤虧損為2.68億。資產784.59億,負債 590.4億,資產負債率超75%。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特別是進入到2017年,汽車市場大環境急劇趨淡,最終成為了“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

除了營銷不力,國有企業那種權責不明確,各種關係錯綜複雜,也被認為是奇瑞走到如今這個局面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從2003年至2017年的14年裡,奇瑞汽車銷售公司走馬燈地換了一茬又一茬總經理,只是混沌之下的必然結果;那麼,以當年失利的A5為例,就更能一窺奇瑞在決策過程中是如何被這種混沌所拖累的。

當年勇於進取的奇瑞,是如何“淪落”到今日這一步的?

事實上,當時銷售公司認為A5的尾部設計太難看,但上頭的領導就喜歡這個造型;當時銷售公司認為要先出1.6L,才能降低價格打開市場。

但是領導堅持先上2.0L,因為當時桑塔納都是2.0L。結果,比亞迪一出1.6L的F3,一下就把奇瑞A5打趴了,奇瑞銷售公司的負責人覺得呆下去不是辦法,趕緊走人。

而在本次會議中職工代表全票通過股權轉讓決議,也可看出全體員工對現階段管理層的失望,對企業現狀的“變革”的渴望。

或許,通過“混改”,引入更為市場化的管理團隊和管理制度,才是奇瑞真正改變現狀的最佳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