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什麼是FMEA

在產品設計階段和過程設計階段,對構成產品的子系統、零件,對構成過程的各個工序逐一進行分析,找出所有潛在的失效模式,並分析其可能的後果,從而預先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的一種系統化的活動。

這是成熟的工程師必須掌握的有力工具……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FMEA的歷史

世界上首次採用FMEA這種概念與方法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的航天工業。

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海軍和國防部相繼應用推廣這項技術,並制訂了有關的標準。

20世紀70年代後期FMEA被美國汽車工業界所引用,作為設計評審的一種工具。

1993年2月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聯合編寫了FMEA手冊,並正式出版作為QS-9000質量體系要求文件的參考手冊之一,1995年2月出版了第二版,2001年7月出版了第三版。

1994年,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發佈了SAEJ1739-潛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標準。

FMEA還被廣泛應用於其它行業,如糧食、衛生、運輸、燃氣等部門。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何時進行FMEA

情形1:新設計、新技術或新過程。FMEA的範圍是全部設計、技術或過程。

情形2:對現有設計或過程的修改(假設對現有設計或過程已有FMEA)。

情形3:將現有的設計或過程用於新的環境、場所或應用(假設對現有設計或過程已有FMEA)。FMEA的目的

FMEA可以描述為一組系統化的活動,其目的是:

幫助預防問題發生

識別和分析風險

確定關鍵特性與重要特性

持續改進

將全部過分享是一個程形成文件

FMEA是主動預防風險 ,而不是被動的事後處理……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以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FMEA分享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在FMEA中應考慮四種類型的顧客:

最終使用者:使用產品的個人或組織,FMEA中一般要考慮產品的耐久性對最終使用者的影響。

OEM:分析產品和主機廠裝配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有效的FMEA非常關鍵。

供應鏈:包括組裝、裝配、熱處理、噴漆、電鍍、焊接或其它精加工服務等。

法規:對安全和環境方面明確要求並監控其實施的政府機構。

明確顧客有助於定義功能、要求和規範,並能幫助確定相關失效模式的後果。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之FMEA潛在失效模式分析和有趣的案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