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齋:回族抗日英雄

馬本齋:回族抗日英雄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族兄弟為主組成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馬本齋(1901-1944)原名馬守清,經名尤素夫·馬本齋,回族,出生於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他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返鄉。全面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義勇隊,奮起抗日,在廣大群眾中有很高威望。在黨組織幫助下,馬本齋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1938年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

1938年,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

馳騁冀中

百團大戰後,日寇抽調精銳部隊進駐華北,將戰略矛頭指向冀中地區。1941年1月,為了粉碎敵人的罪惡陰謀,馬本齋奉命率部北上,挺進到大清河以北,直逼敵人在冀中的心臟保定。在日軍的“確保治安區”裡,馬本齋成功地運用了“推磨”戰術,利用容城一帶的有利地形,牽著敵人的鼻子轉。當敵人極度疲憊的時候,給予沉重打擊。

這一帶溝壑縱橫,水網密佈,又靠近華北明珠白洋淀。馬本齋要求戰士迅速學會駕船、泅水、搭浮橋等本領。隨後,在白溝河伏擊敵汽艇兩艘,擊斃敵偽軍30餘人,發動群眾破壞敵道路和通信線路上百里。日軍氣急敗壞,組織大兵團進行“追剿”。馬本齋率部繞容城轉了幾個圈子之後,突然急行軍南下至流通鎮渡口。此時,馬本齋派出的接應分隊早已準備好200多條漁船。一夜之間,全部進入白洋淀的茫茫蘆葦蕩中。日寇追兵到此,只能望“洋”興嘆。

馬本齋和支隊健兒在白洋淀裡休整後,又乘敵不備,於5月26日把無極縣的南焦、北蘇、東陽3個據點團團圍住,打掉了敵人的碉堡、崗樓。6月,發動群眾4700人,破壞定縣(今定州)公路24裡,並焚燬碉堡1座。軍民協同作戰,人民戰爭大顯神威,粉碎了敵人“分割蠶食”我根據地的“點、線政策”。馬本齋率回民支隊屢渡大清河,三下白洋淀,在敵人的心腹地帶忽隱忽現,上岸能打,下澱能藏,消耗和鉗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保衛了冀中抗日根據地。

1941年6月,馬本齋率部參加青(縣)大(城)戰役,率回民支隊轉戰於子牙河兩岸。數月之間,作戰27次,殲敵500餘人,俘虜日軍少尉、准尉3人,繳獲步、機槍300餘支(挺),打得盤踞河間的山本聯隊膽戰心驚,小股敵人不敢出據點一步。日軍聯隊長山本派出許多特務到處放風,妄圖以高官厚祿動搖馬本齋的抗日決心。馬本齋對這一卑劣伎倆嗤之以鼻。他讓俘虜告訴山本:“八路軍的政策是不殺俘虜,只要山本放下武器,也保證留他一條狗命!”

粉碎“掃蕩”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在冀中地區發動了慘絕人寰的“五一”大“掃蕩”。日軍集中5萬兵力,800輛汽車,企圖將冀中回民支隊一舉消滅。冀中軍區急電回民支隊撤離,地方黨委也送來了情報。馬本齋不忍放棄艱苦創建的冀中根據地,想再觀察一下敵情變化再決定是否轉移。

6月1日,河間、獻縣、交河(今泊頭)、阜城、東光之敵蜂擁而至,部隊陷入敵人重兵包圍之中,情況萬分危急。馬本齋判斷,敵人雖然對我已完成戰役包圍,但對我的具體位置還沒搞清楚,尚未形成合擊之勢,要求部隊不可輕率行動。待摸清敵情後,馬本齋率部隊星夜出發,向千頃窪急進。到達目的地後,才發現大片叢林已被敵人強制砍伐,只剩下荊叢棘樹,大樹稀疏,部隊難以隱蔽。他立即命令部隊進入附近的高莊、紀莊兩個小村子。戰士們嚴密設防,封鎖消息,子彈上膛,時刻待命。

這時,偵察員和地方黨委陸續回司令部報告敵情,馬本齋斷定敵人從南、西、北三面張開口袋,漸次向東推進,迫我進入極其危險的兩難境地。如我向西運動,必鑽入其口袋;如向東,則順勢壓迫我到津浦、德石兩線交會之三角地帶以聚而殲之。

形勢危急,馬本齋處變不驚,嚴令部隊隱蔽,只要不被發現,即使敵人擦肩而過也不可開槍。他認為,敵人必會向東跟進,以達殲我於津浦西側之目的。隨著敵人兵力的運動,西、南、北公路上的封鎖線必將出現薄弱環節,那時,我軍出其不意,一鼓而西,在敵人口袋底部捅一個窟窿。

天近拂曉,敵人的車隊向高莊、紀莊開來。戰士們埋伏在院牆內,機槍上遮個掃帚,直指數米外的敵人。敵人估計我軍早已東撤,遂不加搜索,急急東進。天亮前,敵主力已離開高莊、紀莊20餘里,西部封鎖線上的敵兵力大大減少。馬本齋當機立斷,率部向西突圍。

這次戰鬥,日偽軍投入兵力15000人。回民支隊殲敵300餘人,突破三道防線,雖然遭受了建立以來最慘重的損失,但在馬本齋帶領下打破了日軍的“鐵壁合圍”,粉碎了敵人的“掃蕩”,保存了抗戰的有生力量。

馬本齋:回族抗日英雄

將星隕落

從1941年到1943年,魯北連續大旱,糧食收成無幾。為了開闢魯西北抗日根據地,馬本齋實施了“以糧制敵”的戰術,拔掉了冠縣桑阿鎮一帶三個布成品字形的偽軍據點,把敵人的糧食為我所用。同時,馬本齋發動軍民生產自救,規定不得同群眾爭剜野菜,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朝城、莘縣地區攻克敵據點30多處,燒燬碉堡40餘座,在魯西北牢牢站穩了腳跟,鞏固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

盤踞魯西南的偽軍孫良誠部裝備精良,步步“蠶食”我抗日根據地,是一塊不好啃的骨頭。馬本齋提出“牛刀子剜心”的戰術,即首先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人總部八公橋,然後再以得勝之軍清掃外圍據點。1943年11月14日,馬本齋率回民支隊從尚和、昆吾一帶出發,經過兩天兩夜的隱蔽急行軍,於16日夜到達八公橋附近,同友鄰部隊一起包圍了敵人的司令部。是夜,天黑風急,塵沙彌漫,敵人毫無戒備。我軍順利越過壕溝,爬過圍牆,俘虜了哨兵,並迅速把敵指揮部團團圍住。回民支隊和軍區主力部隊的戰士們衝進敵穴,俘虜了包括孫良誠的參謀長和特務團長在內的偽軍1600餘人,繳獲輕機槍17挺,步槍1600餘支,子彈4萬餘發,電臺兩部,戰馬百匹,糧食數百萬斤及兵工廠一所。當時的冀魯豫區黨委書記黃敬稱馬本齋為“後起的天才軍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