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黟縣打造成“千年古縣 慢居小城”

全力打造漫居小城,是黟縣縣委、政府確定的2018年工作要點之一,且列於諸要點之首。黟縣古城改造工程經過近幾年有步驟、分階段紮實推進,如今,古城的北街、直街,部分歷史建築煥然一新,修建了一些建築並引入了新的旅遊業態。依託古城自身的文化資源和遺存下來的眾多歷史建築,按照“千年古縣、漫居小城”的宣傳定位,把黟縣古城打造成一個4A級景區,這是古城保護改造的目標。

為了順利實現這一目標,現階段,該如何來打造?筆者建議:在接下來的實施過程中,要突出一點、規劃一線、形成一區。

突出一點,就是突出古縣自身的文化歷史特點。黟縣秦朝置縣,歷史悠久。今天還能見到的黟縣老城區,建於宋代,城區現存的縣衙正堂、宋柏、戊己橋、薛公井、三元井等古蹟可以佐證,故黟縣縣城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千年古縣”,可謂名副其實。黟縣古城整體設計,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理念。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雖然象徵“天圓”的城牆已不復存在,但體現東南西北“地方”的古城構架,街道走向始終沒有變化,所體現的“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理念依然完好體現。古城保留古城牆、縣衙正堂、文廟、現名蓮花塘的泮池等信息,為研究當地文化、歷史變遷特別是舊時縣治治所建築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是封建縣治文化的生動體現。像黟縣古城這樣,至今保護得如此完整與完美的,在省內並不多見。

對縣衙正堂、宋柏、戊己橋、薛公井、三元井等古蹟古建要有分別豎立簡介牌。這是遊客瞭解認識黟縣古城的鑰匙。

規劃一線,就是設計一條遊覽路線。黟縣古城作為開放式的景區,要設立明晰的遊覽路線圖。改造後的古城要成為一個有吸引力、能留住遊客的新景區,而且是一個有別於縣內古村落的景區,就要好好規劃,設計出一條或兩條遊覽線路。進入古城遊覽的入口可以有兩三個,分別設在中城山莊、北門橋、直街口,入口要建好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在遊覽線路上,要合理佈局若干個有特色有品位的景點。線路要充分考慮到古城的空間要素:穿行於巷弄裡,其間可觀看一兩座保存尚好、能體現徽州古民居特點的民宅;徜徉在街市中,其間可以有體驗類的旅遊項目和休閒類的旅遊項目:陶吧,作坊式店鋪,製作富有地方特色的糕點、食品,食桃漁亭糕夾心豆腐乾徽墨酥等,書店、酒吧、咖啡屋,在傳承非遺上做文章,楹聯展示、唱地方戲曲、哼民謠;再把縣衙正堂、宋柏、戊己橋、薛公井、三元井等古蹟遺存作為景點連綴起來。

形成一區,就是打造成一個有強吸引力的4A級景區。要創新思路,儘快讓直街、北街的商用門面有商家進駐。只有街市人氣旺起來,遊客到此有更多的旅遊體驗,景區才能活起來。在這裡,能夠讓遊客身心都能進入“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生活狀態,能享受到與快節奏、高強度、現代文明氾濫的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體驗。通過培植、打造各類旅遊新業態,讓古城成為以“靜”住、“漫”享、“悠”閒為主要特色的慢生活特色小鎮。

我們相信:通過科學規劃,持續推進古城改造工程,改造之後的黟縣古城必將成為未來黟縣作為現代國際鄉村旅遊綜合示範區的又一重要窗口;而來黟縣古城走過的遊客一定會生髮不虛此行恨不早來之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