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優化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營商環境

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近年來,南寧市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區、南寧市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多舉措優化和完善營商環境,激發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南寧高新區:

打通“最後一公里”為企業排憂解難

和正順興公司是深圳市御金坊珠寶有限公司在南寧綜合保稅區註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黃金、鉑金等珠寶首飾的研發、加工和銷售業務,是首批進駐綜保區的加工貿易企業之一。目前,該公司已具備生產條件,但由於原材料黃金貨品體積小、易攜帶、價值高的特點,航運公司因不能提供獨立空間和無法保證貨運物品安全,無法接受艙單委託,無法按常規方式申報通關,影響了企業原材料採購及按計劃投產。瞭解情況後,高新區與南寧海關、邕州海關多部門聯動,聯合上門服務。海關部門經研究後決定突破常規,採用無倉單申報方式為企業辦理通關手續,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這只是南寧高新區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南寧高新區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據悉,南寧高新區是國家工商總局確定的全國31個“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重點關注單位之一,也是自治區政府確定的兩個重點試點園區之一。這項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好市場主體“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準營”等問題,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便利化營商環境。試點工作開展一個多月來,高新區已辦結143戶市場主體申請,實現“准入即準營”。

此外,高新區積極推行工商登記便利化,實行當場辦結制、容缺後補制,最大限度簡化程序。同時,加強規範事中事後監管,切實為市場主體在高新區營商經商創造公平競爭的秩序和環境。

南寧經開區:

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4月25日,《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出臺,《方案》要求進一步優化企業投資環境、政務環境、經營環境、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力爭通過2年左右時間,使經開區營商環境和競爭力指標達到國內經濟發達開發區水平。

這是南寧經開區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切實優化營商環境打出的“組合拳”。

近年來,南寧經開區一手抓基礎設施等投資硬環境建設,一手抓政策、政務等投資軟環境建設,努力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建立了一對一的對口聯繫服務企業制度,即按照“一個企業、一名管委會領導、一個責任部門”的模式,定點聯繫服務轄區企業,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逐一研究、限時解決、及時反饋,全程跟蹤,定期回訪。

成立了廣西首家、全國第三家行政審批局,實現了“審批不出區”“辦事不出區”“一個部門管審批”,企業“六證合一、一照一碼”辦理只需3個工作日,工業項目審批時限最快25個工作日,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同時,成立了廣西首家由政府主導的商務秘書公司——南寧市經開商務秘書有限公司,無償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專業的“一條龍”手續辦理服務,並且不斷拓寬服務業務,持續提升服務企業質量,推動“媽媽式”服務向“專家+媽媽式”服務升級,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全面、高效的深度服務。

廣西—東盟經開區:

健全重商親商安商機制

近兩年,廣西—東盟經開區先後引進60餘個項目;標準廠房租賃面積新增19萬平方米,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開發區出臺了《聘請招商顧問辦法(試行)》《鼓勵企業租賃或購買標準廠房(或閒置廠房)的若干措施》《企業投資項目“容缺後補”制度(試行)》等政策,在促進園區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開發區營商環境的軟實力。

近年來,廣西—東盟經開區主動服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健全重商、親商、安商的工作機制,將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好、培育好,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以廣西南寧科天水性科技產業園、南寧教育園區(西片區)等重大項目為重點,廣西—東盟經開區切實推行黨政領導包點推進項目制度,強化合力攻堅,集中力量做好要素保障,加快了簽約項目開工建設、續建項目竣工投產的速度,促進了投資的持續增長。

以推動產業聚集為方向,廣西—東盟經開區在做好現有的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機械製造產業招商的同時,突出抓好新業態、新產業的招商。進一步研究園區本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注重借鑑發達地區的做法,充分發揮現有招商顧問的作用,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抓大、引強、不放小”,推動項目簽約入園,為園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