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出臺新政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

南寧市打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組合拳”

為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改善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實施。

13條措施為企業“減負”

從內容上看,《意見》主要措施共五大項13條,圍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項目用地及建設成本、企業生產要素成本、融資成本、稅費負擔等五大方面分別制定詳細措施。

“《意見》的出臺,是對國家、自治區出臺的各項企業降本減負政策,尤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意見》及其配套政策的梳理,並結合我市實際,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和細化落實。”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早在2016年,南寧市曾出臺30條政策“套餐”為企業減負。兩年後,《意見》的出臺是對這些政策進行調整、充實和完善,打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組合拳”。

“《意見》採取減免加補助方式,對我市企業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該負責人表示,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例,不少企業反映,企業信息採集系統未實現資源共享,部分涉稅業務如鼓勵類產業認定的辦理流程較為繁瑣,增加企業辦事成本。因此,《意見》增加了進一步優化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對難以界定的鼓勵類產業增加輔助認定方面的內容。“此舉有針對性地解決了企業辦事難,從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為我市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該負責人說。

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用水、用電、用氣及運輸成本曾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意見》明確,要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即降低用水成本、用電成本、用氣成本及運輸成本。

以降低用氣成本為例,今後我市將繼續執行推廣使用管道天然氣相關扶持政策,每年對連續使用管道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超過6個月的工業企業按照每月平均使用量40%給予6個月的財政補助,對使用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站供冷、供熱的企業按照每月平均使用量40%給予6個月的財政補助,單個企業最高補助不超過160萬元。

《意見》提出通過財政補助的方式解決工業企業用氣貴問題,此舉既可減輕企業的負擔,又可兼顧財政的承受力。

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

“融資難”“融資貴”是我市不少中小企業發展中遭遇的現實難題。調研發現,企業貸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且貸款主導權一直在資金供應方,導致企業融資難問題難以徹底解決。

為此,《意見》從降成本、減負擔、穩增長角度考慮,提出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過橋融資成本。“根據相關規定,可由市金融投資集團給予適當的優惠費率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推動金融機構廣泛開展應急轉貸業務,發揮市‘兩臺一會’中小企業貸款平臺互聯網融資的標杆作用,為小微企業單戶單筆100萬元以內的資金需求,提供無抵押、免擔保、低費率的互聯網融資服務,進一步降低企業社會融資成本。”該負責人解釋說。

此外,針對我市工業企業融資成本普遍存在貸款利率高、擔保費用高等兩大問題。《意見》提出採取政銀企合作方式予以解決,一方面將壯大基金業,解決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化問題,推動設立南寧市中小微企業孵化基金、北斗產業基金等多隻基金,積極推進產融結合。

另一方面,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支持企業以其合法有效且可轉讓的專利權進行質押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對獲得專利權質押貸款的企業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80%給予貼息,最高不超過30萬元;按實際發生的專利評估費用的8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6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