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面對的關係,埋著你情緒裡最深的刺

你身上的刺,來自於小時候的經歷

在洛杉磯演講,聽眾問問題的時候非常踴躍,一位男士沒搶到麥克風就直接在席間發言了:

“張老師,我好不容易來到美國,擺脫了我的父母,現在又和岳父母住在一起,也是不愉快,你看我怎麼辦?”

我看著他深鎖的眉頭,緊繃的面孔,忍不住直言相告:“你自己其實就是不快樂,即使今天解決了岳父母的問題,他們離開了,你會開始找鄰居的麻煩……”

現場的人,包括他自己,都笑了。

是的,我們其實都是如此。自己身上帶著刺,被別人弄得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手指向外的去指責別人,殊不知,就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刺在作祟。而這根刺,就是小時候種下的,多半和父母有關。

如果你不喜歡你的父母,讓你喜歡這個世界就不太容易,也很難會看別人順眼。

因為,一個討厭父母的人,其實內心深處恨的是自己

,那種揮之不去的自我厭惡感,一般人很難承受,所以不得不在外面的世界找到代罪羔羊,投射出去。

最難面對的關係,埋著你情緒裡最深的刺

你的內建程序,決定你的人生課題

另外一個聽眾問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問題,但根源卻是一樣的。

她說,她在為一個親人照顧一個孩子(小留學生),但這個孩子非常叛逆,不肯上學,寧願去餐廳打工。而這個孩子的父母非常失職,他們自己忙碌,把孩子往美國一丟,就不管了。

這位聽眾說,孩子有的時候會嚷嚷想自殺,非常不快樂。說到這裡,她自己哽咽了,眼淚簌簌流下。

我告訴她,你既然愛這個孩子,就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對她是全然接納和支持的。孩子現在所有的行為,都是在報復父母,或是想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再這樣下去,她可能會得厭食症、暴食症,甚至開始嗑藥,等等。

“但是”,我說,“你可以讓這個孩子有個心理的依靠,所以,不要去限制她、干涉她的行為,而是要讓她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一個人理解她,為她在那裡,無條件的支持和愛著她,那麼她可能會覺得安全。

慢慢長大,就會脫離這些偏差的行為。”

不過我也看得出來,這名聽眾自己內心也有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所以她會遇上這樣的課題,而且立刻把她“套住”,共同演出悲情戲,一同起舞。

如果是我,這就不會是我的課題,就算碰到同樣的事情,我的反應、做法、看待這件事情的觀點,也和她截然不同。

但是我對“真愛”就有一種上癮症,覺得真愛就是要悲苦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付出一切,不管不顧,最後一定要悲劇以終,含恨終老,這才是真愛。這是我自己內建程序的一個瑕疵,它也妨礙了我的幸福快樂。

最難面對的關係,埋著你情緒裡最深的刺

讓自己的內在孩童長大

所以,我一直在問大家,你真的想要快樂幸福嗎?還是願意不斷地與外境抗衡,任由自己的模式發作,被負面情緒吞噬,最後鬱鬱而終?

如果答案是前者,那方法呢?

像第一位聽眾(第二位其實也是),他首先要去承認,自己對父母是有怨恨的,而且是由自己的孩童心態導致。

天下的確有不是的父母,可是與他們的能量抗衡時,吃虧的永遠是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內在的孩童長大,不再以兒童的心態、地位、眼光去看父母、要求父母、期待他們“應該”要是什麼樣子的。

為那個童年沒能獲得父母關愛的孩子哀悼,同時,拿出自己的力量來陪伴自己,撫慰自己。

這需要我們願意和那個“可憐的孩子”抽離,明白我們不是他

,是另外一股能量,現實生活中,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安慰到那個孩子。

每當怨懟一個人的想法和感覺出現時,你要立刻警覺到:啊,那個孩子又出來了,他又在求愛、求關注了。

那時,我就會放下手邊的事情,好好的和他待在一起。感受他的驚慌無助,感受他的悲苦孤獨,然後告訴他:

我在這裡,“我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弱小、受害的孩子了。

我們手上有那麼多的資源,我們已經瞭解這個物質世界的大致樣貌了。

我們現在生活中,也有那麼多愛我們的人和朋友,我們可以安全地、開心地過現在的日子,完全不需要受到過去陰影的詛咒。

這個時候,你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你是一個成人的心態了,你能有力量和空間去包容外在那個看起來討厭或是找麻煩的人。

因為你知道,他是撞上了你的那根刺而已,如果沒有這根刺,他的言行其實犯不到你,至少,你不會有那麼大的情緒反應。

在沒有負面情緒的狀況下去處理一個人對我們的“侵犯”,效果當真會最好。

最難面對的關係,埋著你情緒裡最深的刺

你的牢籠沒有鎖,你隨時都可以開門離去

所以我們說的斷舍離,其實最重要的是願意去斷自己不適當的想法、信念和情緒模式。

我的父母對不起我,他們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這是真的嗎?我這樣想的時候,我會如何看待他們,如何過我的人生?

如果我放棄這樣的怪罪,而願意為我現在的生活負起責任,把快樂幸福的責任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那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幸福快樂對有些人來說是難以下嚥的?因為他們就是被情緒習慣、思維模式綁架了,還不肯放手。

我們是無形牢籠的囚犯,這個牢籠其實沒有鎖,只要我們願意,隨時都可以開門離去。

  • 當我願意改變我對愛情的看法,不讓自己用苦情、悲情滋養所謂的愛情時,我就脫離了那個牢籠,進入了自由的世界。
  • 當我放下對父母的怨懟時,我也放我自己自由了。
  • 當我對孩子沒有任何期待的時候,他們和我也都是自由的。

沒有親情組成的牢籠,沒有應該,沒有必須,有的只是我為自己負責的那一方自由的天空,任我翱翔。

我要自由。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