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間諜”,也能擋炸彈:氣球在戰爭中的“用武之地”

2017年俄羅斯《消息報》網站曾報道,俄國防部研製的首個量產通信氣球問世。這種系統體積約3000立方米,能把300千克的設備送到3500米高空,並在空中停留半個月,在幾千米高空傳送大量信息。部署該氣球只需要幾分鐘時間,組裝好的氣球可以用越野車或直升機運輸,迅速做好工作準備。專家認為,一個這樣的氣球可以代替幾十座昂貴的地面中繼站。由此可見,氣球在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的作用並沒有降低,還有用武之地。

能當“間諜”,也能擋炸彈:氣球在戰爭中的“用武之地”

18世紀末,法國人蒙哥爾費兄弟倆成功研製了載人熱氣球,此後氣球更是被廣泛應用於戰爭,尤其是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1870年普法戰爭及1894年意奧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戰中,為了對付德國空軍,英國人摸索出一套防空襲的妙方。他們在倫敦東郊將若干氣球升到相當的高度,氣球中間橫連鐵索,再從鐵索垂下密密的鐵絲,組成一道空中屏障。無獨有偶,蘇軍在保衛列寧格勒戰役中,也在城市上空設置了無數個氣球,使得德機不敢低飛投彈和俯衝掃射,有效減少了受襲損失。

能當“間諜”,也能擋炸彈:氣球在戰爭中的“用武之地”

不僅如此,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發現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上層大氣存在一種奇特的現象,這就是後來被命名的“噴流”現象。這是一條剛好將美國和日本連接起來的狹窄的空中走廊,走廊裡的空氣以每小時超過20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東快速流動。這條氣流的厚度有8米左右。日本人將風船武器發向空中,到達噴流的高度後,風船武器隨著這條氣流向東飄去。在飄動過程中,氣球裡的氫氣不僅會變冷,還會有多多少少的洩漏。這樣,氣球就會開始下降,氣球內部的氣壓計會監控氣壓的變化,於是點燃電子引信,扔掉一個小沙袋。重量減小後,氣球自然再度升高。

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美國派出轟炸機對日本東京展開大規模空襲。但是,日本轟炸機卻根本沒有能力進行長距離的奔襲。

在這一背景下,日本軍方於1944年實施了一場特殊的“報仇行動”:數十隻氣球每天從日本國土起飛,帶著燃燒彈,晃晃悠悠地飄過太平洋,向美國本土飛去。幸好美國的沿海雷達很快就發現了這批奇怪的氣球,及時採取了防範措施。據戰後美國從日本得到的資料,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總計生產了9000多件風船武器。

能當“間諜”,也能擋炸彈:氣球在戰爭中的“用武之地”

有趣的是,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獲取蘇聯的軍事秘密,在1955~1956年,共生產了大約3500個間諜氣球,秘密偵察蘇聯。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對南聯盟進行了轟炸。南聯盟軍隊用無數的浮空氣球在重要目標上空搭起了一道高低配置、錯落有致的攔阻網,竟把北約發射的相當一部分巡航導彈都擋在了網外。

近年來,英國還用合成纖維材料製成了一種智能氣球。它能誘惑敵機將其判斷為攻擊目標,一旦發現來襲之敵,立即自行充氣並升到所需高度。

可以預測,在未來戰場上,伴隨著科技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氣球仍能發揮許多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史博覽)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