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首創大數據交易體制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在4月14日將迎來正式運營三週年,歷經探索與實踐,首創大數據交易體制,贏得2000多家會員認可,已接入225家優質數據源,可交易的數據涵蓋30多個領域,可交易的數據產品達4000多個,有力驅動了我國數據要素流通融合,走在全國前列。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首創大數據交易體制

該體制主要由數據交易規則、交易模式、交易制度共同組成。立足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從無到有,建立起了這一體制,不斷完善,為我國數據交易制度的確立獻智獻策;同時,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貢獻中國數據智慧。

交易規則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由於是全球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在成立之初沒有任何先例可循,先行先試,創制八大交易規則和十大標準及規範,劃定了絕不交易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涉敏的底層數據必須清洗、脫敏方可交易的底線,從而與數據黑市鮮明區分。

通過自主開發的交易系統,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將交易規則融入其中,基於數據交易實踐,利用技術予以優化。在2017年“數博會”期間,上線3.0版交易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推進數據確權。2018年應邀參加國家科研項目,偕同課題組成員,研發數據交易技術支撐體系。

交易模式

自2015年4月14日正式運營以來,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一直採用佣金制,但是在探索中發現,大數據交易所真正的價值在於聚合數據,使得數據之間碰撞、融合,大幅減少會員整合外部優質數據、變現數據資產的時間成本,大幅提升數據增值空間,從而充分釋放數據價值。

基於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在2016年4月24日取消佣金制,正式採用增值式交易服務模式。不同於商品交易和股票交易,數據可以反覆交易,無限增值。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在全國佈局11個服務分中心,穩步擴大數據交易“朋友圈”,數據交易“規模效應”正在凸顯。

交易制度

2016年“十一”前後,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推出《數據交易風險控制守則》、《數據源管理辦法》、《數據交易資格審核辦法》、《數據應用管理辦法》、《數據交易結算制度》等系列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數據交易安全,維護數據交易方合法利益,促進數據要素有序流通。

據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參與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交易標準》等的制定,成為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交易標準試點基地”,發佈《貴陽大數據交易所702公約》、《貴陽大數據觀山湖公約》等成果,引領數據交易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