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的四隻石獅子,為何斑痕累累,連清朝的皇帝也不忍換掉?

天安門作為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自然少不了許多傳奇的故事。而位於金水橋前的四隻石獅子還威嚴的聳立在原址前,如果您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這幾隻石獅子中有石獅的肚子上有幾道不大不小的傷痕。

有的人認為是現代人的破壞所致,也有的人認為當時工匠失誤所致。其實不然,在這幾道傷痕的背後有著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天安門前的四隻石獅子,為何斑痕累累,連清朝的皇帝也不忍換掉?

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圍攻北京城,逼得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自縊在景山樹下。

皇帝已死,守城的將領沒有了“主心骨”,早就無心戀戰了紛紛棄甲逃亡。

作為守衛正陽門的明將李國禎則悄悄帶著自己的一些將士來到了石獅子的背後,藏匿起來。其實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等洋洋自得的李自成來到此地後,打他個措手不及。

天安門前的四隻石獅子,為何斑痕累累,連清朝的皇帝也不忍換掉?

終於,“闖王”李自成一行人來到了天安門的金水橋旁,從遠處橋位於金水橋旁東西兩側的四隻石獅子甚是威嚴好看,也惹得他不由加快腳步想靠近細細觀察。

突然人群中有一位士兵大聲說到:小心,東邊的石獅子好像動了一下!

誰料到李自成卻不以為然地說到:石獅豈是活物,不可能會動的。話雖如此但他心裡還是沒有放下防備,手裡依然死死的握著他的鋼槍。

他們一行人很快來到了東邊的石獅子旁,而這時人們還沒好好欣賞這隻獅子,只見李自成提起鋼槍猛刺過去,頓時火星四濺。

天安門前的四隻石獅子,為何斑痕累累,連清朝的皇帝也不忍換掉?

躲在東邊石獅後的人看到自己的行徑暴露後,馬上向東邊的獅子背後躲去,李自成當然不依不饒又向此處的石獅刺去,從此東西兩側的石獅子身上留下了兩處不大不小的傷痕。

士兵們心照不宣向前圍去,他們馬上從石獅子背後抓住想行刺李自成的人,定睛一看正是明將李國禎。

為了警示後人,清朝的皇帝看到石獅上有傷痕並沒有要求換掉,而是一直留在了原地。當然對於這個流傳於坊間的傳奇故事我是懷疑的,因為它並沒有在正史之中出現。關於石獅子身上的傷痕另一種說法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用炮火破壞的,這種說法準確性有可能會高一些。

天安門前的四隻石獅子,為何斑痕累累,連清朝的皇帝也不忍換掉?

但不管怎麼說在天安門前的那幾只石獅即使身上有無數傷痕依然威嚴挺立,雙目圓瞪如天子忠誠的衛士永遠地守護著天安門前的御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