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外賣垃圾成災,盒馬鮮生:我們不一樣!

現在又到了火山荔枝成熟的季節,各大電商網站也紛紛開架上線。

據鳳凰網報道,盒馬鮮生今年採用了綠色物流來運輸荔枝。據盒馬鮮生採購員介紹,“盒馬在海口有一個合作種植基地,每天早晨採摘後會送到加工中心,進行預冷處理和自動包裝。盒馬的荔枝跟所有超市和電商都不一樣,是500g的小包裝。供應商專門為我們打造了一套生產線,擁有循環水冷系統和自動包裝線。自動包裝線是5-10度的恆溫操作環境,會自動把荔枝分裝成500克一份的小包裝,再用全程0-4℃的冷鏈運輸運到上海等目的地。這樣一來,荔枝到了盒馬倉庫就不需要再進行分揀。不僅節省人工成本和時間,還大大降低了耗材的使用。紙箱、泡沫箱和膠帶的使用都會降到0。”

此次耗材的節約不止在這裡:從海口到上海2000多公里的運輸過程中,盒馬依靠單元化整框聯運、全程冷鏈車運輸,實現了包裝材料的極簡化。到達門店後,500g包裝的荔枝直接被放進冷藏櫃,供消費者挑選。

快遞外賣垃圾成災,盒馬鮮生:我們不一樣!

那麼,傳統的荔枝運輸方式需要多少耗材呢?

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保護荔枝不受擠壓和保鮮,以往電商銷售荔枝時,大多要使用泡沫箱和紙箱雙重包裝,泡沫箱內還要放置冰袋或乾冰,保持荔枝處於低溫環境。核算下來,5斤裝荔枝的包材成本高達二三十元,泡沫箱、紙箱、膠帶、冰袋如果不能循環使用,也會造成浪費。而傳統超市一般會使用大泡沫箱運送到門店,鮮少回收,資源浪費現象也比較普遍。

就盒馬生鮮而言,從第一家門店開始就採用無紙箱配送,一直都是像普通超市一樣使用大號的購物袋,並且循環使用冰袋和保溫箱,消滅了紙箱和膠帶這些不利於環保的耗材。從提高物流效率,到減少環境汙染,盒馬一直在探索新模式和最佳解決方案。

而近年來,我國的快遞和外賣行業發展迅猛,而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城市固態垃圾中包裝棄物比例超30%。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遞包裝盒所需的瓦楞紙箱原紙就多達4600萬噸,相當於消耗了7200萬棵樹。

2017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按業內每個快件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一年會產生超過800萬噸的固態垃圾。

在去年11月,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大目標,計劃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基本建成專門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

快遞和外賣的模式本身並沒有問題,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無限的便利。但如何能不斷改進模式,有效解決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推動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各家企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當然,除了企業一方,消費者也需要參與到循環和回收的改進過程中,或是接受更加環保的體驗,才能使這項事業真正完成,缺一不可。

盒馬鮮生已經開了一個好頭,猜猜京東會怎麼接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