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自由競爭過去,壟斷競爭到來

建築業,自由競爭過去,壟斷競爭到來

統計了建築業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2.5萬億,其營業收入達到3.8萬億;相比總數8萬家建築企業,117家上市公司數量只佔千分之一點五;營業收入卻達到21%,利潤達到24%,這樣的比例不免讓人遐想,建築業的自由競爭階段已經過去,壟斷競爭階段正在來臨?如果不拿數據說話,多數人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在人們的印象中,建築業是高度分散的,市場是高度自由競爭的,而數據告訴我們態勢正在變化,事實也正在改變細心研究者的看法,或許壟斷競爭的時代正在到來,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看到這樣的跡象:

今天如火如荼的PPP業務或許是壟斷競爭故事的第一集,數萬億PPP業務實質上已經成為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無論是各級政府擁抱建築央企的口號,還是銀行提供資金的心態,抑或最終簽約統計數據的結果,無不顯示這是真實的現實,截止今年10月的PPP項目統計數據,央企約佔比60%,再加上地方國企、上市公司所完成的PPP項目,筆者預計會有超過90%的業務被搶走,在人口最多、建築業最大的國家,被不超過50家建築企業拿走90%的業務,二八定律已經非常明顯,顯然這已經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

建築業正在推進的工程總承包業務將是壟斷競爭的第二集,工程總承包不是所有人的盛宴,能從事這一業務的企業集團,以筆者的預計,並不會比開展PPP業務的企業多;8萬家建築企業中,99%的企業沒有從事工程總承包的能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可能塑造出工程總承包能力。

第三集則是建築工業化,正在迅速增長的建築工業化業務,又能有多少成功者?筆者和從事建築工業化的人士溝通,他們深感做建築工業化的難度,某大型民營企業投入近10億的巨資從事建築工業化的產品研發、製造,據公開資料,其已經申請的專利已經超過1000項,目前尚處在虧損之中,且倍感建築工業化道路之難;8萬家建築企業中能投入5億以上從事建築工業化研發的企業不會太多,沒有研發的投入,在技術標準和行業並不成熟的背景下,成功概率可想而知,這是一般企業難以承受之重,筆者和建築工業化資深人士(或許還不算資深人士,真正的資深人士還走在路上)探討,一致的看法是,在中國建築工業化領域很難有超過20家的成功者,此外可能還有50家左右的生存者,其他進入者恐怕多數是失敗者;即使我們樂觀估計有100家成功者,佔8萬家企業的比例又有多高?

最接近結果的第四集則是兼併收購,目前,“匯友工程”正受託發佈一些兼併收購的信息,從發佈的信息看,有收購意願的主要是大型企業集團,要麼是央企,要麼是地方大型集團,他們要收購設計院完善自己的能力,要收購過去未做過的業務來完善自己的專業領域,如果沒有戰略的雄心,沒有資源,我想他們大概不會隨意伸出橄欖枝,去購買那些能力並不算強、規模也並不算大的企業;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來自大型民營企業的收購信息卻寥寥無幾,來自中小型企業的收購信息幾乎絕跡。

如果建築業的壟斷時代到來,出局的恐怕是絕大多數,我們可以泡一壺茶,邊喝邊想建築業未來的圖景:5年10年以後,房屋建築會是誰在做? 鐵路、軌道交通會是誰在做? 公路、市政會是誰在做?電力、電網、核電會是誰在做?裝飾裝修會是誰在做?

站在2030年回望今天的建築業,或許我們正處在壟斷競爭的初始階段,而2030年的那個時點,已經是一派壟斷競爭的新景象。終有一天,您會發現建築業會像今天的汽車行業:誰是“整車廠”、誰是“零部件商”、誰將做“4S店”,作為旁觀者,我似乎看到那副圖景,看到它正在慢慢清晰,同時在我的內心出現這樣的想法:無論你的願望如何,圖景所顯示現實正在一步步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