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油到爭氣中石油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紛爭20年後對簿公堂

戳藍字“榆林播報”關注我們哦!

榆林播報|新鮮有料的榆林本地新聞與生活資訊

作為唯一央地同時進行油氣開採的地區,陝北的礦權“爭奪”多年來從未停息。據統計,2017年雙方在陝北的氣田井場爭議44起。

從械鬥、談判、行拘,到對簿公堂

从争油到争气中石油长庆油田与延长石油纷争20年后对簿公堂

△長慶油田的巡礦人員。

今年以來,中石油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的衝突頗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1月底,上游新聞曾報道過,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在位於陝西綏德縣兩處村莊的天然氣礦權上發生衝突,長慶油田一名護礦人員受傷。

“後因媒體報道,加之冬季施工不便,該區塊作業被停止。”長慶油田負責人表示,暫時停工後,雙方的矛盾並未緩解,“從今年1月至今,多支不明身份鑽井隊伍在綏德縣義合鎮王家坪村、棗林坪鎮中山村、定仙墕鎮腰巖峁村、滿堂川鎮馮家溝村等長慶油田礦權區域內搬運鑽井設備、強行進入井場施工。”

4月17日,綏德縣棗林坪鎮派出所、義合鎮派出所和治安大隊執法人員傳喚帶走了長慶油田5名巡護人員,分別以“擾亂社會治安”和“擾亂生產秩序”為名,分別作出行政拘留15天、12天的處罰決定。

“今年以來,長慶油田多次與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公安廳、榆林市能源局和綏德縣政府等部門溝通協調解決礦權糾紛事件。”長慶油田第二採氣廠一位負責人表示,員工被拘後,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在陝西省政府相關部門和榆林市政府的組織下,進行多次過協調談判,均未有實質性結果。

於是,長慶油田開始將延長石油告上法庭,“作為企業整體進行訴訟比較難,我們就分塊分廠來起訴。”

延長石油隸屬陝西省政府,註冊地為延安市,原油生產能力1275萬噸/年、天然氣產能29億方/年。目前登記的資源面積為10.89萬平方千米,省內面積1.07萬平方千米,涉及鄂爾多斯、二連、海拉爾、松遼、河套等多個盆地。

長慶油田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年油氣當量穩產5000萬噸以上,是目前國內第一大油氣田,總部位於西安,工作區域在鄂爾多斯盆地,橫跨陝、甘、寧、蒙、晉。兩家公司的工作區都主要集中在鄂爾多斯盆地。這裡油氣儲量豐富,石油總資源量約為86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約11萬億立方米。

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礦權矛盾由來已久,2006年進入全面衝突階段。近幾年,氣井衝突次數開始上升。據長慶油田統計,近年來,雙方在榆林市橫山、神木、米脂、綏德、子洲、吳堡、佳縣等7個市(縣)境內124處井場(其中80處空井場,44處2017年前完鑽井場)有“爭礦”矛盾。

“爭奪”油氣二十年 長慶曾試圖兼併延長

从争油到争气中石油长庆油田与延长石油纷争20年后对簿公堂

△延長石油的“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今年1月29日,榆林市能源局牽頭長慶油田、延長石油、綏德縣政府和綏德縣公安局,就“械鬥”衝突召開協調會。長慶油田提供探礦權資質後認為,涉事氣區的探礦權屬於其管護範圍。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雙方就已經開啟了明爭暗鬥,油氣爭奪的宿怨至少已經延續了“二十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陝西省政府放開當地石油開採政策,一大批來自個體、民營、外資的鑽採隊蜂擁而至,陝北這個有著百年石油開採歷史的地方,因地方政府的稅收利益差異,以及參與主體的多元而日漸混亂。

“之後陝西省政府同中石油協商,將長慶油田與延長油礦登記的區塊進行劃分,交給民營企業和外商開採,但由於界限模糊,糾紛也始終沒有結局。”一位當地石油人士表示。

為加快陝北石油工業發展,1994年的4月1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陝西省政府簽訂了《關於開發陝北地區石油資源的協議》,將長慶油田和延長油礦已登記的陝北石油勘探開發區塊,劃分為五類,分別為長慶油田開發區、長慶油田和地方合作區、延長油礦開發區、市縣開發區、風險勘探區。

於是,在陝西省政府主導下,陝西對延安、榆林兩市的石油市場秩序進行清理整頓,整合原來分散的地方石油開採企業成立延長石油集團。

雙方矛盾並沒有因此消減。

2006年,雙方在榆林市靖邊縣青陽岔廟界山上發生了最嚴重的一次械鬥,震驚國內外。據資料顯示,當時有28輛汽車皮卡受損,兩人受傷,經濟損失近千萬元。

近兩年來,雙方進入了新的衝突階段。

作為中國的“第四桶油”,延長石油雖然在資源面積、勘探開發技術等方面不佔優勢,但仍在不斷加碼天然氣業務。除了看到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蘊藏的巨大機會外,更多是來自現實的逼迫。

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跌破30美元/桶,全年均價在45美元/桶左右,作為地方國企的延長石油也陷入了“困境”。

“保持經濟規模生產將導致虧損加劇、可能虧死,不保持一定規模生產,延安及各縣政府財政將陷入困境。延長石油集團公司最終是兩難境地。”2016年,《延安快報》一篇名為《延長油田集團公司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的文章這樣寫道。於是,延長石油做出了減產的決定,並於同年將原油產量同比減少了146萬噸,為五年來的首次大幅減產。此外,延長石油還解散青平川採油廠,合併子長採油廠、子北採油廠和瓦窯堡採油廠,並大規模降薪減員,一度出臺政策將全員和領導班子緩薪3-6個月,領導班子成員及中層在上年度薪酬基礎上降薪10%。

也就在這一年的工作會議上,延長石油開始重新定位,力圖開創“以氣為主、油氣並舉、多資源兼探”的局面。“以氣為主”的定位,對於以石油為主業和主要利潤空間的延長石油而言尚屬首次。

2017來,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雙方爭相在陝西榆林地區勘探油氣井項目,雙方的衝突從早年的“爭油”變成了“爭氣”。

央地項目犬牙交錯,利益矛盾難解

从争油到争气中石油长庆油田与延长石油纷争20年后对簿公堂

△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在綏德縣棗林坪鎮中山村對峙。

“雙方爭鬥多年,之所以從爭油變成爭氣,最大的背景就是國內天然氣需求的劇增。”多位陝西當地石油人士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三桶油”以及延長石油等企業,紛紛加大天然氣的產量,以企領先市場。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天然價格一直在穩步上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天然氣市場資源的供不應求。出現供不應求現狀的主要矛盾是天然氣上游供應不能夠滿足快速增長的下游需求,“目前國內天然氣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惡性競爭以及壟斷經營等問題時有發生,不排除各利益相關者博弈下導致的天然氣供應短缺”。

長慶油田負責人表示,雙方衝突的關鍵是還是央地利益矛盾。

作為央企,長慶油田的大部分利稅上繳中央財政;作為地方國企,延長石油每年利稅上繳陝西,財政貢獻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2016年實現稅費300多億元,“長慶油田交給地方的補償費是80元/噸,延長石油繳納的補償費是580元/噸”。

數據顯示,延長石油上繳的財政收入佔據陝北財政收入的60%以上,佔據整個陝西省財政收入的20%,是陝西工業經濟“龍頭”。正是得益於延長石油,陝北的吳起、定邊等一批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提前脫貧,並拓寬了當地社會就業渠道。

目前,延長石油在陝北直接、間接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其中90%以上的長期和短期用工都來自當地。在陝北地區經濟收人與石油有關的人群超過百萬人。

此前的2011年和2013年,因拒絕按照陝西省相關規定繳納“水土流失補償費”,長慶油田被榆林市多次訴訟至法庭。

但多位長慶油田人士坦言,“雖然我們發起了訴訟,但宣判的結果難以預料”。

自5月6日長慶油田員工被警方拘留之後,目前雙方都沒有進行生產,等待進一步的協調談判,“雙方都在靜默,最後可能還是要依靠談判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