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聖母院位於巴黎歷史和文化的發源地—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歷時180多年才完工。是公認的歐洲哥特式教堂的傑出代表作,聖母院的外觀全部採用石材,建築整體顯得莊嚴肅穆卻不單調,雨果把它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參觀教堂是免費的,但鐘樓需要收費,可以使用巴黎通票。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恢弘壯觀的巴黎聖母院,在塞納河對岸才能拍到它的全貌。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聖母院的雙塔樓。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門欄上繁複的雕花。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聖母院教堂的大廳,莊嚴肅穆。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教堂內的彩繪雕像。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彩色雕花玻璃上描繪了聖經中的經典故事。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交相輝映的燭光,洋溢著柔和的氣氛。

巴黎聖母院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教堂內正在舉行的禮拜儀式。

巴黎聖母院

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於1190年,當時是一座用來保衛巴黎的防禦建築。自14世紀起,它成為了皇族成員的住宅。弗朗索瓦一世將其改建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歷代每一位盧浮宮的主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建造一座偏殿、一所閣樓,或是一道樓梯,路易十四在盧浮宮一直居住到1678年遷至凡爾賽宮。

經歷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後,盧浮宮於1793年成為博物館。自此以後,盧浮宮博物館就成為數千件作為對古老文明見證的藝術珍品的棲身之地和展示窗口。

小Tips:盧浮宮內部很大,展品多,在這裡遊覽1-2天沒有問題,如果預算時間比較有限,建議提前做好參觀攻略,在博物館的information可以拿到中文的導覽圖。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盧浮宮和金字塔。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盧浮宮的古城牆遺蹟。1190年,當時的法國國王為防止由西面而來的入侵而在巴黎的城牆外建造了一座堡壘—這是盧浮宮最初的雛形。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塔尼斯的斯芬克斯,這尊花崗岩雕像有4000多年曆史,由法國國王查理十世收入盧浮宮…再度為埃及人民捏了一把汗…-_-#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女神雕像遵循明確的比例:整個臉的長度是鼻子的三倍,筆直的鼻樑與額頭連成直線,也就是“希臘式輪廓”,意在表現神之美,而非現實世界。這件雕塑意在表現對美無止境的追求,是超越時間的偉大作品。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相傳它是190年希臘羅德島的居民在一次海戰勝利後為感謝神明而奉獻的貢品。其身體的比例、形態的逼真、衣裙迎風被吹起褶皺的表現力、以及極富戲劇感的動作氣勢都是那個時期對寫實主義追求的完美證明。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裝飾富麗堂皇的阿波羅長廊。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插播一段從盧浮宮二樓窗戶看到的風景。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這幅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高中歷史課本上的插圖,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所作的《自由引導人民》。

盧浮宮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曠世神作蒙娜麗莎…個人覺得彙集在它身上的各種話題甚至超過了藝術品本身,特別是1911年的離奇失竊,有傳聞說盧浮宮將贗品代替真品展出,儘管官方一再聲稱:“我們這沒有假貨…”

盧浮宮

杜樂麗花園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杜樂麗花園連接著盧浮宮與協和廣場,杜樂麗宮原本是皇家寢宮,卻在法國大革命中被夷為平地,唯獨花園保留下來,被改建成公園。

杜樂麗花園

協和廣場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協和廣場。年初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看到的方尖碑,它的孿生兄弟就在這裡。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送給法國國王,單是方尖碑從盧克索到巴黎歷時兩年半的海上運輸過程,就可以成為一篇空前絕後的史詩。

協和廣場

凱旋門

歷代君王總喜愛給自己歌功頌德,縱觀整個歐洲,各式凱旋門有超過100座。巴黎凱旋門是拿破崙為紀念奧斯特爾裡茨戰役的勝利而建,建築本身以古羅馬帝國的凱旋門為藍本,但其規模更宏大,結構風格卻更簡潔,從整體上突出了建築的氣勢。當你站在凱旋門腳下仰望的那刻,會感嘆它的雄偉以及法蘭西帝國那曾經無上的輝煌與榮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下午4點左右的凱旋門,給了我一個華麗麗的大逆光…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凱旋門右側門名為“志願軍出發遠征”的浮雕。展翅的自由女神後跟隨著朝氣蓬勃整裝待發的戰士,是法國國歌《馬賽曲》的由來。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紀念碑。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正好遇到軍隊舉行儀式,圍觀ing…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帥帥的小鮮肉~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在凱旋門上看巴黎的規劃顯得格外氣勢磅礴,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如同星光四射,所以又被稱為“星形廣場”,相機只能拍到其中一角,如果能乘坐直升機看巴黎,想必又是種絕美的體驗。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埃菲爾與蒙帕納斯之間高度的角力。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凱旋門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登頂結束後,到凱旋門另一面的出口,終於拍到一張比較滿意的片子。

凱旋門

香榭麗舍大街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香街兩旁的樹木,提前有入秋之感。

香榭麗舍大街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遊覽完凱旋門返回香街去Leon吃飯的路上,日落餘暉染紅天際,當機立斷跑到安全島抓拍下這一幕。香街的中軸上,晚霞中的凱旋門,在不經意間,總能與美景邂逅,這就是巴黎。

香榭麗舍大街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個人認為Leon是法國最好吃的青口沒有之一,香街這家門店生意很好,常常要排隊等位。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店內採用復古風的裝潢,暖黃的色調令人感覺很舒服。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生意超好,座無虛席。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鳳尾蝦,外酥裡嫩,新鮮的蝦仁透著甜味,配上檸檬汁和蘸醬,酸甜可口,狂按贊,這道菜小夥伴們瞬間掃光,一致好評!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Leon特製沙拉,單是看擺盤就夠霸氣了…

Leon香榭麗舍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招牌比利時青口,新鮮肥美。

Leon香榭麗舍

Ladurée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香街上的百年老店Laduree,有巴黎最知名的馬卡龍,或許是巴黎最火的甜品店。

Ladurée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Ladurée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以法國宮殿為藍本的裝修風格,富麗堂皇。

Ladurée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小馬不愧是甜品界顏值極高的小清新…

Ladurée

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禮盒裝,本來想帶些給國內的小夥伴品嚐,無奈保質期只有4天…

Laduré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