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熊出沒》到《小豬佩奇》,動畫片背了家長多少鍋!

前幾年,少兒頻道的動畫片《熊出沒》大火,但沒過多久就被反映說動畫不好,孩子看了之後總是玩鋸子,模仿光頭強,甚至開始有暴力傾向。今年,從舶來品《小豬佩奇》成為小朋友們的新寵,之前還一陣好評,但最近又在微博上被家長說孩子看完之後就一直學佩奇跳,還總是學豬叫,呼籲家長不要再讓孩子看《小豬佩奇》。

從《熊出沒》到《小豬佩奇》,動畫片背了家長多少鍋!

看完微博上家長們的發言,內心真心是替這些動畫片叫冤啊!在育兒上,動畫片到底背了多少鍋?!

小孩子模仿動畫片的話題,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記得我小的時候,看孫悟空大鬧天宮,也會模仿大聖大鬧的場景,但現在就演變成小孩子模仿動畫片情節致傷種種惡劣的事件。這些真的是動畫片“毒害”了孩子們嗎?

曾有某著名育兒網站發表過觀點,當小孩沉迷於動畫片的時候,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與家長的親密度過低。所以,家長是有義務陪伴孩子觀看、選擇動畫片的。對於一些不適於自己孩子年齡段的動畫題裁,應該不選擇觀看。

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動畫片已經不再是讓孩子輕鬆玩耍的方式,變成了自己沒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單獨消磨時間的方式。當自己既有工作放不下,孩子又在身邊的時候,家長就隨手給孩子打開一個能吸引他們的動畫片,然後開始沉迷於自己的事情。

從《熊出沒》到《小豬佩奇》,動畫片背了家長多少鍋!

小孩子天生喜歡模仿,對於他們看到的有趣的地方,他們就會模仿下來。比如《熊出沒》的光頭強的鋸子很厲害,他們就會模仿;《小豬佩奇》的跳和豬叫很好玩,他們也會模仿。但是如果沒有家長在旁邊指導,他們就會沒有“度”。

小孩子哪裡懂得什麼是暴力傾向,什麼是不合適的,如果家長一直沒有在模仿上給他們一個界限,他們就會覺得都是合理的,於是就會逐漸演變成了之後的家長擔憂的事件。

從《熊出沒》到《小豬佩奇》,動畫片背了家長多少鍋!

教育孩子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家長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合理的社會的人,之所以難是因為在這條過程中,很多孩子天性的延伸需要家長去給予疏導、講解。

比如《小豬佩奇》這樣的動畫片,如果家長陪同孩子觀看,就會發現裡面的佩奇是一個很有禮貌的小孩子,小孩子也會去模仿佩奇的禮貌、善良。但是一旦失去一個“良師”,小孩子就很容易陷入大人眼中的“怪圈”中去。

從《熊出沒》到《小豬佩奇》,許許多多的動畫片被家長指摘它們毒害小孩子,但是這鍋,動畫片不背!還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