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新枷鎖”能把好安全關嗎?

網約車“新枷鎖”能把好安全關嗎?

一位滴滴的投資人士,通過滴滴平臺叫了快車服務,不料與滴滴司機發生口角,被司機毆打受傷,這件事最終以滴滴道歉賠償(代為支付醫藥費)告終。

比這件事影響更大的事件則是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滴滴發佈了百萬懸賞令,最終,嫌疑犯在棄車逃跑過程中溺亡,滴滴順風車也進行整改自查。

這兩起事件的發生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引人深思。雖然遇上惡性事件的概率並不高,但歸根到底,大家還是想知道網約車究竟安不安全?

今天是6月1日,又有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開始施行了,或許是因為網約車、順風車最近的安全問題頻出,在此次新發布的法律法規中,有一條就是“網約車將納入出租汽車服務考核體系”。在交通部公佈的新修訂的《出租汽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中,將網約車新業態納入考核,明確網約車和巡遊車均需要開展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將網約車平臺公司和駕駛員納入考核體系,全面提升出租汽車行業服務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辦法》還對網約車平臺公司從企業管理、信息數據、安全運營、運營服務、社會責任和加分項等6類共19個項目設計相應考核指標,其中,安全運營為考核重點。

事前,對於司機背景情況核查,防止不合規的司機、車輛進入行業,從源頭上保證安全;事中事後的監管,平臺公司要發揮技術優勢,通過衛星定位、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管控過程,加強信息化監管,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實際上,這樣的建議並不是剛剛出來,對於網約車安全問題,向來是乘客最關注的。

從目前看,出租車質量管理體系比網約車要嚴格。網約車更像是一個“法外之地”,在各地,有完整的出租車管理辦法,而網約車目前仍然是各個企業自己制定服務標準。

或許是無奈於市場的競爭機制,層層審核的要求在落地執行時總是免不了“打折扣”。美團打車剛登陸上海,發給用戶一大波優惠券,滴滴也不甘示弱,以至於又回到了“補貼時代”。對於用戶來說,出行成本是下降了,但是種種明令禁止的現象卻屢有發生。

我就碰到過好幾次違規現象,比如外牌車輛、比如實際車輛和客戶端上顯示車輛不符等。根據上海發佈的網約車新政,明確要求滬籍滬牌,且車輛要有網約車營運證,司機也要參加網約車的資質考試。記得當時我在美團打車上叫到一輛外牌車,司機向我坦言,“發了那麼多優惠券,用戶也多了,總要有司機和車子,為了讓用戶能叫到車,一開始審核並不嚴,像我這種車也過了審核,能做多久算多久吧。”現在想來,這就是隱患,不知道在滿街跑的網約車中,有多少是真正資質齊全、合規運營的。

現在,“主體責任”這四個字被強調得越來越多。平臺,是用戶和司機的連接者,雖然上述事件中的司機並不是平臺的員工,但平臺有責任防止不合法的車、司機出現。

有業內人士認為,網約車和巡遊出租車都是出租車服務行業的兩種業態,為了整個行業融合發展,必須對兩種業態在服務質量上採取相同的管理辦法。但是,難就難在網約車和出租車的本質並不一樣,網約車車輛所有權性質、車型及准入門檻等都與傳統出租車不同。

不可否認,將網約車納入出租車評價體系中是一項探索,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執行中能完全不打折扣地執行嗎?實際上,很多制度都是如此,出發點沒錯,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以至於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比如,在《出租汽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中規定,出租車(包括網約車)駕駛員在考核週期內得分低於3分的,要“回爐”接受培訓,像駕駛未取得網約車運輸證車輛、將網約車交給無從業資格證件的人員駕駛,並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毆打、威脅、恐嚇、騷擾乘客等這些曾被曝光過的行為都會被重點扣分。

反過來想,如果有一部分服務質量不過關的網約車司機遭到淘汰,對平臺來說,意味著服務能力的下降,對乘客來說,意味著叫車難度上升。要解決這個矛盾,平臺會怎麼做?大概司機成為“搶手貨”,是否又會“默許”不合規的車輛和司機繼續運營?

據媒體報道稱,在《辦法》出臺後,有的網約車平臺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研究討論《辦法》具體在平臺落實的細節。不管怎麼樣,希望這個新規能給網約車的安全再上一道“保險”,讓這個市場能純粹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