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前,請放下你的手機

在關於如何當好爹媽這件事上,不管你是誰,人生難免都要面對這樣的難題。

包括像奧巴馬這樣的大忙人。但在他看來,做父親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做總統。

而在生活中,他從沒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每天晚上回家,都會和家人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從不會邊忙工作邊敷衍孩子。

孩子面前,請放下你的手機

奧巴馬尚且能做到陪伴女兒,我們常人又有什麼理由敷衍呢?

其實所謂的高質量陪伴,與陪伴時間長短無關,而是能懂得孩子的語言和感受,能用輕鬆融洽的方式溝通和相處,並帶給孩子長足的安全感和親密感。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一書中指出:“和孩子一起玩兒,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因為和孩子相處,最好的方式不是“說給他聽”,而是轉化成孩子理解並能接受的語言——玩兒,去做給他看。”

所以,如果你做不到時刻陪伴,但願你陪著他的時候,每一個時刻都是專注的。

前天就剛好看到一個關於陪伴的視頻。

視頻中,生動地演繹了現實中的“陪伴”:隔閡親子關係的是5.5英寸的手機屏幕、是會敲字的平板電腦……寶寶的降臨點亮了父母的生活,而在寶寶需要陪伴時,父母的表現卻令人失望。

“總以為他還小,所以察覺不了你的敷衍,總以為他一個人也可以玩得很好……”視頻裡每一句話都直指內心。

身邊的朋友也常常和我說,他現在拼命掙錢就是為了孩子長大了,可以給他提供足夠優渥的物質生活。

在討論到陪伴孩子時,很多人信心滿滿,稱自己都是把工作帶回家完成,邊工作邊陪孩子玩,兩者都不耽誤。

但當你兩頭都顧不好時,就會感到身心疲憊,指不準最後會把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

所以,更希望我們工作就努力工作,玩就好好陪孩子玩。

不要在孩子對你有情感訴求的時候,一邊刷手機,一邊敷衍地回覆“哦”“是嗎”“嗯”。而是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回到家就成為一個同樣幼稚貪玩的“孩子”,去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他更有愛的溫暖陪伴。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當下的感受,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就是真正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