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該怎麼辦?

imisa

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不僅需要控制全天的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總的攝入量,還需要控制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較高的食物,以及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如果攝入鹽過多,會促使體內一種名為“飢餓素”的物質增加。

這種物質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從而產生胰島素抵抗。但在同時“飢餓素”還會增加食慾,讓你吃的更多,熱量過生而肥胖,所以糖尿病人往往在肥胖人群中更多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大家低鹽低脂飲食,每天膳食中攝入不超過6克鹽。食鹽本身還會增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概率,並加重糖尿病人的血管損傷,促進糖尿病合併症發生。添加了食鹽製作的主食並不適合糖尿病人,鹽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顆粒因為發酵而糊化程度更高,變得更容易消化,從而更快升高餐後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高脂高膽固醇飲食的同時如果過多的攝入食鹽,則更容易導致血管硬化等併發症。對於“三高”患者,建議大家日常選用低鈉鹽烹製食物。

低鈉鹽因為使用氯化鉀替換了部分氯化鈉,會明顯減少膳食中鈉的攝入量。與普通鈉鹽相比含鈉低(氯化鈉70%左右),富含鉀(氯化鉀30%左右),有助人體鈉鉀平衡,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血鉀患者不宜使用低鈉鹽)

減少膳食中鹽的攝入量,不僅需要關注食鹽的攝入量,還需要控制味精、雞精、醬油、麵醬、豆瓣醬、辣醬、蠔油,這些調料中都會添加較多食鹽,以達到呈味和抗菌的效果。而果醬中也會添加鹽,因為可以由此增加果醬的甜度,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購買調料時關注其標籤中“營養成分表”的鈉含量。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五架馬車”很重要,但往往會忽略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使控糖之路功虧一簣,做好糖尿病的預防和保健,萬不可忽略了“鈉”問題!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您有營養或飲食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

  •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中國首屆孕期膳食營養與月子餐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獲得者

    “9.3”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老兵方隊專職營養師


於仁文註冊營養師

1. 飲食:儘量少吃肥甘油膩的食物,如紅燒肉、燒烤油炸物等,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可適當多吃綠色蔬菜,其餘為輔,進餐順序為先喝湯、吃蔬菜,自覺稍有飽意時再食肉類或主食,每餐應吃七八分飽。嚴格控制每日的熱卡攝入量,測算一日總熱量範圍:標準體重×20~標準體重×25,若患者較為肥胖,則每天熱卡攝入量取計算結果中的最小值。例如:王先生,54歲,身高4300px,體重87kg,診斷為糖尿病,其標準體重為67kg,那麼一日所需總熱量為:67千克×20千卡/千克~65千克×25千卡/千克=1340~1675千卡,而王先生相對較胖,故其每天的攝入熱量為1340千卡。根據總千卡數分配一日三餐的攝入量,一般情況下是熱卡攝入量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

2. 運動:糖尿病患者依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恰當運動方式。對於青壯年或者身體較為強壯者可以進行打球、跑步、游泳等運動方式;而對於老年人或者體質較虛弱者,則可選取運動量較小的太極、八段錦等活動方式。並且對於糖尿病患者晨起後切忌不可空腹進體育鍛煉,否則患者容易出現頭暈等低血糖情況,故建議糖尿病患者於早飯後半個小時左右進行體育鍛煉為最佳時間。

本期答主:張益銘 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n得了糖尿病為大家推薦“五加三原則”

五~傳統的五駕馬車;

三~好的心態,好的睡眠,好的休息。

健康飲食、適當運動、正確用藥、健康教育、合理監測,這“五匹馬”,讓無數的糖尿病患者從中獲益。

大家都知道這~五駕馬車非常重要,但還有一些基礎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這裡講為“三好”。



一好~心態

 糖尿病患者的心態是很關鍵的,糖尿病患者要從以下幾方面調節心態:

1泰然處之,享受娛樂。

3身心康復,妙用音樂。

二好~睡眠
\n充足的性睡眠能夠增加我們身體的體質能夠提高我們機體的免疫力,能夠讓我們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
\n研究表明,缺乏睡眠會增加胃促生長素的分泌,很可能導致無節制的進食。進食增多,必然血糖就會高。
\n三好~休息
\n休息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相對地減少活動,使人從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鬆弛,消除或減輕疲勞,恢復精力的過程。
\n 所謂“休息說”是指人們工作之餘,通過體育活動使人心率加快,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機體對氧的吸收利用,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解除緊張的精神壓力。

\n

  休息不僅是指躺在床上魷坐在沙發上,還包括欣賞音樂、對奕、玩牌、蔽步、聊天等,這要根據每個人白天工作的性質、強度和日常愛好,科學地加以選擇。

希望糖尿病患者在關注五駕馬車的同時,做好基礎的三好,這樣血糖會更好。


營養百事通

預防和風險因素

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諸如年齡,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成員,或非洲裔美國人,美國印第安人,亞裔美國人,太平洋島民或西班牙裔美國人等因素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懷孕期間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生命後期也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壓或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異常是糖尿病的其他危險因素。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

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尤為重要。研究表明,即使是適度的體重減輕和運動,也可以預防或延緩發生該病的高風險人群的2型糖尿病。


王廣大


醫學界兒科頻道

糖尿病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中醫稱之為消渴症,患者典型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既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消瘦。其主要發病機制為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導致,胰島素作為體內唯一的降糖激素,對於血糖水平的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胰島素缺乏,導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長此以往會導致全身大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多種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威脅生命健康。

(瀋陽 張藥師)


醫藥雙博頻道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這些慢性病之間往往還存在著一些關係,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時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當您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生活突然之間失去了意義,什麼都不能吃了。得了糖尿病該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

慢性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但是60%是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出現問題。比如經常食鹽攝入量超標的人患有高血壓的幾率要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當您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時候不要害怕,調整飲食結構,控制血糖是當前最需要做的。

瞭解血糖波動狀態

有的朋友偶爾測一次血糖,發現血糖高就認為自己患有糖尿病,各種藥物開始服用。其實這種判斷方法是錯誤的。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建議您先做不同時間、不同日期的三次血糖監測,如果您連續三次血糖監測發現高於正常值,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您有條件建議您做連續7天的24小時動態血糖動態監測,瞭解自己的血糖波動情況,這樣在調理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建議您做一個糖化血紅蛋白的監測,看一下指標是多少。糖化血紅蛋白檢查是不受餐前或餐後的影響,可以反映出最近3個月以來血糖的情況。

飲食結構調整

糖尿病人最突出的特點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的多、喝的多、小便多、體重少。飲食結構上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做法來做,吃飯的時候不能吃個十成飽。您可以少食多餐,別人是 一天三次正餐,您可以做成五次,每次吃個五六成飽,這樣吃飯的好處是血糖波動幅度小。同時建議您一定要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燕麥、蔬菜等等。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延緩血糖升高的速度,對於血糖控制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適當的運動

運動不僅對於正常人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非常好的,“運動三五七原則”同樣適合於糖尿病患者。每週運動最少五次,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運動時的最大心率不要超過70%,也就是可以這樣來計算(220--年齡)X70%


王桂真營養師

有病當然要治!但是不能盲目!

糖尿病在中醫學中屬“消渴病”範疇。認為主要發病原理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過食甘肥,復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導致腎陰虛損,肺、胃燥熱,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臨床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為肺熱津傷,病見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中消為胃熱熾盛,症多見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結,苔黃;下消為腎陰虧虛,症見尿頻量多,渾濁如脂膏,口乾舌燥,舌紅。

降糖益胰方分享給需要的人,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功效;健脾實胃,止渴抑飢,降糖益胰。主治糖尿病。

組方:炒蒼朮20克、炒白朮15克、淮山藥30克、生地黃20克、熟地黃15克、玄參15克、北沙參30克、玉竹20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0克,水煎服。

再次重申本人一直不排斥西醫,一直認為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的,如果以上言論有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同行或者醫生海涵。


名老中醫匯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1,大多是遺傳因素,上輩或隔輩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史的,自己大多具有得病的潛質和基因,不當飲食或生活習慣極容易誘發,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

2,不要以為現在沒有發現糖尿病,就無所顧忌。如果愛吃甜食且不加節制,特別是把碳酸飲料、可樂、汽水等當水喝的朋友,要小心了。很多年輕人發現糖尿病都是以此為誘因的。

3,如果你的體重超標(我國成年人的BMI正常值為18.5~23.9,19~24的屬理想體重,24~27.9的屬超重,等於或大於28的屬肥胖),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長期高脂高熱量、運動量少,那你就離糖尿病更近一步了。

4,老年糖尿病患者,很多是基於年齡原因和身體代謝機能的衰退導致的。

糖尿病可怕在哪裡?

1,糖尿病本身沒有什麼症狀,因此不做血糖測試就很難發現得病。

2,糖尿病的可怕在於它的諸多併發症,比如眼睛視網膜病變、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泌尿系統感染、腎病等,很多初次發現糖尿病的患者出現急性酮症昏迷、還有低血糖昏迷都是極其危險的,致死率很高。

3,確診自己有糖尿病也不必恐慌,知道了就進行控制,控制好了能減少併發症風險,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用藥經驗:

2,根據患者的年齡、病因、生活習慣及身體機能不同,會有多種類型不同針對性的降糖藥,進行搭配組合使用,千萬不能自作主張吃這個、停那個,或者嫌麻煩只吃藥不打針。

4,我個人發現糖尿病後主要用藥是二甲雙胍,配合控制餐後血糖的拜糖萍,約十年時間,後因脂肪肝伴隨肝腎功能指標異常而停止用藥。自7年前開始注射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中效,每天早晚各一次,早上注射單位是晚上的一倍),單純依賴胰島素也可以控制在理想水平。

5,打針並不可怕,也不麻煩,特別是老年人退休在家,只要不是經常出門,打胰島素還是很方便的。


糖尿病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1、 主食一般以米、面為主,但是,我們比較喜歡粗雜糧,如燕麥、麥片、玉米麵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有較多的無機鹽、維生素,又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具有減低血糖作用,對控制血糖有利。

2、 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質來源,大豆及其豆製品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質量多質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膽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動物性食品,如肉類等。

3、 在控制熱量期間,仍感飢餓時,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後加一些佐料拌著吃。由於蔬菜所含膳食纖維多、水分多,供熱能低、具有飽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4、 禁用食物有: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激凌、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蔔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5、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洋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動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儘量不吃或少吃或減少油類攝入。

6、 蛋黃和動物內臟如肝、腦、腰等含膽固醇相當高,應儘量少用或不用。

7、 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對穩定時,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0mmol/L時,可在兩餐或臨睡前食用,但也要減少相應主食。

8、 酒類,主要含酒精,產熱高,而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故不飲為宜。

9、血糖高患者的飲食除控制總熱卡外,還應做到食品多樣化,但因為限制糖、鹽,使菜餚味道較單一。針對這一點,市場上生產了多種甜味劑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產熱、不含任何營養素,近兩年有一種甜味劑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組成,也不產熱,無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較理想的甜味劑,如紐特糖、元真糖。

10、對於胰島素依賴型的患者,同樣需要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嚴格執行飲食控制,對肥胖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較嚴格的飲食控制外,忌食動物內臟、蛋黃、魚子等,嚴格控制動物油如黃油、豬油、牛油等,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不利。

11、對於合併腎臟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總熱量外,應根據病情注意少鹽,無鹽或少鈉及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供應不宜過高,並且忌食豆製品,對於尿毒症應低蛋白飲食,蛋白質每天在30克左右,主食以麥澱粉代替米、面、蛋白質供給首選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等。

12、忌甜食,炸食品及瓜子、花生,動物內臟。

13、免高糖食物,如各種糖果、甜食。

14、免脂肪的攝入,除限制動物脂肪外,每日烹調油在20克以下。

15、免油膩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及瓜子、花生等。

16、免含膽固醇高的食品,如動物內臟。

17、多吃高纖維食物,如粗糧、含纖維高的蔬菜。

18、定量進餐,可以少量多餐。

19、蛋白質的攝入,可以基本和正常人一樣,1.2克/公斤體重,但不要過多。

20、多飲水。 在血糖控制好的情況下,可以在兩餐中間吃少量水果,並且減少相應主食攝入量。


我是小書生呀

一、 糖尿病的12個生活注意事項

1. 飲食 在確保總熱量平衡的前提下,採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纖維素較高的粗糧、麥胚、豆類及蔬菜等,每日每人食物纖維的攝入量不低於35克,對於已有較重併發症的高齡患者不必過分限制飲食。

2. 減肥 如果你的體重已經超重,就要通過適當的飲食控制和運動來減少你的體重。這將有助於降低血糖,改善你的血壓和血脂。

4. 運動 凡是身體狀況允許的老年人均應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由於老年人心肺以及肌肉、骨骼功能減低,故運動必須量力而行。一般可進行慢跑、快步走、健身操、太極拳等活動。

5. 每天監測血糖 每天測量血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可以避免糖尿病併發症,如神經性疼痛。檢查也可以幫助你瞭解各種食物和運動對你的影響。

6. 壓力管理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壓力會導致血糖水平上升。可以嘗試一些緩解壓力的方法,如呼吸練習,瑜伽和冥想,這對於2型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

7. 少吃鹽 減少鹽的攝入量可以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生,它可以幫助降低血壓,保護我們的腎臟。讓醃製食品,加工食品,方便食品,遠離我們的餐桌。可以用添加其他香草和香料來代替鹽。 51歲以上的成人,如果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他們的鈉攝入量應減少到每天1500毫克,這相當於不到半茶匙的鹽。

8. 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有時也是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一定要注意它的風險,可以諮詢醫生,定期進行相應的檢測。

9. 防止碰傷和擦傷 糖尿病會引發感染的風險,並會減緩傷口癒合,所以,即使是簡單的割傷和擦傷也要快速進行處理。正確清洗傷口,使用抗生素藥膏和無菌繃帶進行包紮。如果幾天後還是不見好轉,就要及時的去看醫生。每天檢查雙腳是否有水泡,割傷,潰瘍,發紅,或腫脹。保持雙腳滋潤,以防止乾裂。

10. 戒菸 糖尿病患者抽菸,更容易引起死亡。菸草對心臟和肺部都是不利的。戒菸可降低血壓,減少中風,心臟病,神經損傷和腎臟疾病的風險。

11. 健康食物 沒有針對糖尿病的單一飲食。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享受一些超級食物,像漿果,地瓜,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深綠色蔬菜,葉菜類蔬菜。減少脂肪的攝入。


大象心健康

很多人談糖色變,其實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長壽、高質量的生活,當然,前提是血糖控制的平穩。

患上糖尿病,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情緒對血糖的影響很大,低迷、消極、暴躁等不良情緒均會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動。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糖尿病。

其次,調整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糖尿病是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所致,環境因素起促進和主導作用。因此,想要更好的控制好血糖,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控制每天總熱量的攝入,均衡飲食,少食多餐,增加運動消耗。

對於有必要用藥的患者,切勿忌醫用藥,適量的藥物使用,有利於血糖的控制,同時有利於胰島功能的修復,長期高血糖的毒害遠大於藥物的傷害。定期就醫很重要。很多糖友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藥物開始吃的時候又效果,之後自己加量了血糖還是高。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每種藥物都有其最大劑量,有些藥物是不宜長期服用的;同時有時候血糖高了,並非要加藥,甚至是要減藥的!

1、得了糖尿病自己是怎麼發現的?

3、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應該聽誰的?

4、什麼血糖儀比較好?

5、怎樣自己測血糖?

6、哪些人該用口服藥,哪些人該用胰島素?

7、胰島素該怎麼用?

8、體重太重了,靠節食和運動減肥,每個月瘦多少合適?

9、糖尿病併發症又該如何護理?......

糖尿病患者最關心的22個問題,向紅丁教授將在《向紅丁細說糖尿病》這本書中一一為您解答。+關注私信我需要書,贈送書一本。

最後要定期監測血糖,相當一部分糖友監測血糖僅監測空腹,這是不完整的,空腹顯示基礎血糖情況,但是對於未來併發症的發生和影響更大的是餐後血糖,因此,糖友正確監測血糖的方式是三餐前後、睡前的血糖,定期監測。有關血糖問題,+關注後,私信與我,筆者會逐一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