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最折損福報的4個舉動


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小妄語戒相對大妄語戒,過失相對比較小,影響層面也比較小。但也要引起重視,有四種: 一、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 二、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 三、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 四、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

第一個,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你心中想的是一回事,講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你的目的是要欺騙他人,得到一些個人的名利,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你經常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當然在菩薩戒有開緣,就是說,他這個人心情不好,你說說笑笑講一些開玩笑的話,一時的方便,為了解他一時的煩憂,可以。除此之外,不要講太多綺語。 因為你綺語,開玩笑話說多了有個缺點——言不威肅,你講話沒有力量,以後你再跟你的同參道友講法的時候,人家聽不進去。因為你那個話的力量被你破壞,沒有攝受力了,你講什麼,人家根本不想聽,這個從菩薩道的


第三個,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向此說彼,向彼說此,目的是勾起雙方的是非。這種情況,會招感親友的乖離,會招感一種不和睦的眷屬。家庭經常爭吵,就因為過去生有兩舌的過失。

第四個,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用粗惡的言詞來罵詈,或者用不吉祥的言詞來詛咒對方,使令他身心感到難過不堪。 同參道友之間,儘量不要出惡口,折損你的福報。這個口德,其實在針對惡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